暑热渐散,秋风徐来
如此舒适的天气
适合到吴文化博物馆
看一场别具意义的展览
感受吴文化的魅力
周末,就出发!
2021.9.4—2021.12.3
“世间乐土——吴县文物数字展”
本次展览为期3个月
以“吴县”整体作为舞台
从“我的厅堂”走进“我的吴县”
超越静止的“文物”思维
以“文物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千百年来
整个吴县范围内的日常生活风景
带大家了解一下
本次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再现了吴中地区的文化遗产、建筑遗迹以及历史城镇、历史村落和水陆交通网络,不仅采用了全景摄影、三维重建、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还借助3D打印、多媒体互动设备等形式,对不可移动文物材料进行全新解读和呈现,带给你全新的看展体验!
在第一部分“自得:我的厅堂”,我们可以看到吴县居住建筑的主流主要是以“堂”为名的中型宅院。
从这些明清吴地代表性建筑中,你会发现吴地先民不铺张不外显的个人审美追求。而有别于主流传统建筑中“明尊卑,别上下”的秩序理念,吴地先民更注重追求“舒适、宜居、调和”的生活状态。
凝德堂模型
在这些建筑中经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吴地人民含蓄内敛的审美意趣,比如明善堂的雕砖门楼,其中央的匾额做了留白处理,并未刻字,有“白璧无瑕”的美好寓意。
明善堂砖雕门楼
纵观这些代表性建筑,不难看出吴县厅堂的设计更多的蕴藏在门户之内,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颇具桃源渔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情趣。
山雾云、水浪机模型
吴地先民自觉追求和谐的生活状态,以此自娱,反而于不经意间透露出一种“审美的自觉”,使其脱离了“尊卑上下”的繁冗桎梏,体现出广泛的个人审美意趣。
轩架模型
第二部分“自适:我的宅院”重点介绍了吴县建筑的基本单元——宅院。
宅院往往以其正厅的堂来命名,这些古建的堂名往往不仅包含了对后代的美好期望,也隐喻了主人的高洁品行。
陆巷古村模型
独具匠心的规划与设计,使四时之景各具异趣,又营造出明暗、宽狭、疏密、缓急不一的空间变化,进退得宜、不失分寸。如惠和堂“五进三路”的建筑结构,布局清晰,使其中众人互不干扰,自得其乐,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惠和堂模型
无处不在的宜人细节,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居住者的贴心关怀,体现出吴地建筑的高级审美理趣与文化自觉,令人与物在自适中达到和谐共居的境界。
陆巷沙盘模型
第三部分“自如:我的社区”则揭示了吴县规划布局的巧妙。
在这一部分中,你可以看到吴县的路网、水网相叠,将一个个独立的乡镇串联起来,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各个村镇的居民因此被连结在一起,互通有无,呈现出共同的社会生活特点。
明月湾古村模型
后埠井亭模型
沿着河流缓缓走过桥畔的居民楼,入耳便是米贩菜商的叫卖声,河边居民浣衣洗菜,水井旁亦有热情的居民话闲,十分热闹。
甪直镇内长达两公里的水道驳岸,既方便了往来船只卸货,又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不少居民还利用驳岸为基临河建房,后称“枕河人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致。
甪直沙盘模型
在第四部分“自在:我的吴县”,你会进一步发现,一张紧密的贸易网络已经在吴县这片富饶、宜居的县域空间内形成,文化氛围也日益繁盛。
正是自这个共同体中,诞生出了明清时代被誉为“世间乐土”的吴门文化。
吴县、吴中区位置关系示意图
现代人仍会从古吴地建筑中汲取灵感,获得历史的馈赠。如今商品贸易、手工业、建筑业、医疗等各行各业,亦不乏借鉴前人的智慧,吴县精神正是自古至今在一代代传承中,延续至今。
9月4日起
一起来吴文化博物馆
感受“吴县文物数字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