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游记攻略 >> 文章
匠心吴中丨李海龙:我好像上了“罗”的当
时间:2020/5/28 13:45来源:吴中太湖旅游微信

    提起“绫罗绸缎”

 想必无人不知

  但“罗”为何物?

  却很少有人知道

  罗,是绫、罗、绸、缎中的一个门类,同属丝绸一族。在纺织、丝绸织物中,“罗”是一种特殊的织造工艺,属于绞经纹理组织。其与纱相似,织物表面分布有均匀的经丝,相互绞缠后呈椒形孔,薄软透气,但更牢固耐用,在古代多用无筘织机织成。

  苏州生产罗织物的历史最早可见于《五代史》的记载,吴主杨溥进贡千匹绫罗锦绮。罗的织造比较复杂,除了需要专门的装置,还要有娴熟的技艺。本期我们一起听听李海龙和罗的故事。

  李海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中国文物学会纺织专业委员会理事

  北京故宫乾隆花园修复专家

  北京服装学院校外导师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吴罗”代表性传承人

  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

  吴罗

  听到“吴罗”二字,脑海里不由得闪现着一幅画面,一位叫做“吴罗”的少女在初夏的晨光里,穿着轻柔的衣衫,轻轻地从闺房走到院子里,看看昨夜半宿的雨之后,花落了多少。

  苏州是罗的故乡,织罗技艺高超,素有“吴罗”之称,2013年吴罗织造技艺被列入第六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

  “我好像上了罗的当”

  提起与罗的缘分,李海龙说:“我好像是上了罗的当,从而走到今天,知道罗与其他织物不一样,很难做出来,但究竟难在哪里,我一直想弄明白。接触之后就放不下来,罗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独特的织造技艺。越往下研究,越能发觉其中有很多秘密。”

  

匠心吴中丨李海龙:我好像上了“罗”的当

  李海龙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于光福镇的一个刺绣世家,七十年代的李海龙从部队复员后养过兔子,嫁接过桃树,后来又将自留地里的油菜全部砍掉,种了可以卖高价的盆景,而在全镇人都开始种盆景的时候,他则把视线投向了织造业。

匠心吴中丨李海龙:我好像上了“罗”的当

  ▲蝶恋花罗

  1992年,他动用了此前的五万元积蓄,再贷款了三万元,收购了一批设备,开始了自己在织造业上的探索,当时他没有想到这项事业可以在二十多年里让他不断感受到新意,同时又不断闪现未知的命题。

  

匠心吴中丨李海龙:我好像上了“罗”的当

▲“宫禧·龙凤呈祥”妆花罗——北京故宫博物院

  一次偶然机会,在与日本的一笔和服腰带订单中,李海龙开始接触到这种全新罗的织物,他意识到国内可能不产这种罗,但在日韩却还保留着罗的传统织造技艺。于是李海龙立即开始了对花罗工艺的研究。

  

匠心吴中丨李海龙:我好像上了“罗”的当


  ▲植物染素罗汉服

  为了弄清楚罗的组织结构,李海龙找到了1993年从国营厂退休的的老师傅郁石鸣,祖上同样是织布行家。两人一起在显微镜下研究,在不断的尝试中,取得了初步成果。

  

匠心吴中丨李海龙:我好像上了“罗”的当

▲宫禧·龙凤呈祥

  李海龙面临的另一个难题便是寻找罗的参考样本。因为那些古罗的残片不是在博物馆,就是在私人收藏家的手中。恰好此时故宫博物院需要复原漆雕罗、镂金罗、绣花罗其中一些复杂的织造技法,于是找到了李海龙。

  

匠心吴中丨李海龙:我好像上了“罗”的当

▲吴罗菱形纹香云纱面料僧袍

  最后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复原吴罗的织造技艺,并成功开发出了“纱罗绞综装置及其绞综工艺”。这一工艺,也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国家技术发明专利。

  

匠心吴中丨李海龙:我好像上了“罗”的当


  随后,罗织物制品先后于2008年、2010年、2011年被国家相关部门选中并定制生产,赠送给奥运会各国元首夫人、参加上海世博会展示,并成为广州亚运会、深圳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专用礼品,在纺织行业和高端礼品行业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果没有李海龙当年的执着,恐怕,罗也就淹没在历史的车轮当中了。

  2

  为了罗的未来

  怎样让罗的织造技艺重获新生、持久发展,并赋予时代的活力,是摆在李海龙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

  2001年,李海龙成立了苏州圣龙丝织绣品有限公司,借此致力于罗的开发与保护工作。作为纱罗产业最上游的生产企业,最大可能地出售面料,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匠心吴中丨李海龙:我好像上了“罗”的当


匠心吴中丨李海龙:我好像上了“罗”的当


匠心吴中丨李海龙:我好像上了“罗”的当

 ▲花罗围巾

  但事实没有想象当中那样简单,好东西首先需要让人家了解。并且,再生的纱罗必须去除掉奢侈的老毛病,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圣龙公司首先想到的,是礼品。后来,事实证明李海龙的决定是对的。

  

匠心吴中丨李海龙:我好像上了“罗”的当

▲纯手工彩织花罗

  李海龙还亲自动手改造现代化电动织机,使纱罗织造从手工生产进入到大机器生产。过去,纱罗技术失传的主要原因就是手工织造成本高,市场占有率极低。现代化设备经他改造以后,也可以生产纱罗。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扩大了社会需求量,降低了成本,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匠心吴中丨李海龙:我好像上了“罗”的当

▲为《国家宝藏》栏目复制的唐锦、吴罗及四经绞罗面料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要想得到持续发展,就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李海龙在掌握纱罗工艺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又复活了“妆花罗”技艺,称“彩罗”。“彩罗”是利用绞经技术将若干种彩色丝线通过绞羅工艺技术绞织出令人赞叹的彩色画卷和工艺美术作品。在过去的罗工艺中,只有纹罗、妆花罗,却没有彩罗。彩罗作品在工艺美术博览会上一经露面便受到了普遍好评,并屡获大奖。

  

匠心吴中丨李海龙:我好像上了“罗”的当

▲妆花罗织金台屏

  创新意识强烈的李海龙,从不满足“现状”,不断寻找着罗织造技艺的新的突破口。近几年来,先后有20多项产品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和产品发明专利。

  

匠心吴中丨李海龙:我好像上了“罗”的当

▲北京故宫乾隆花园符望阁漆纱窗复制品

  李海龙所做的一切,只为“罗”这一中国古老技艺能有个更好的未来,不会再因时间的流逝而被人遗忘。

  3

  传承与创新

  在谈到吴罗织造这项非遗如何传承下去,李海龙说道:“非遗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是固守死板的话,没有创新,是传不下去的。非遗从古到今发展过来,是在创新的过程中发展过来的,不是教条的死板的硬套的。非遗传承必须要和时代相结合,不能脱离时尚生活和现代社会,这违背了自然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匠心吴中丨李海龙:我好像上了“罗”的当

▲为影视剧《延禧攻略》提供皇后服装

  李海龙所说的创新莫过于吴罗在现代影视剧《延禧攻略》的登场。《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后的精美服饰便出自李海龙之手,纯手工制作而成。这不能不说是非遗传承和创新探索出一条新道路,富于时代特色,与时俱进。

  

匠心吴中丨李海龙:我好像上了“罗”的当

  ▲《延禧攻略》剧照

  为了让剧中皇后穿的那套服装整体风格素雅精致,整体面料都选择了符合宫廷特色、古色古香的纹案。而且那套面料彩罗是纯手工制成的,一天仅能织出5厘米左右,而这套服饰所用的面料大约是4米,用了约80天的时间制作而成。

  除服装以外,剧中小主、娘娘们用的经罗团扇也是由李海龙提供的。一把象征高贵身份的纯黄金扇子,要先贴上金箔,再勾勒纹案,同样还原了古代宫廷技艺。

  

匠心吴中丨李海龙:我好像上了“罗”的当▲为影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提供服装

  除了《延禧攻略》,《那年花开月正圆》女主角孙俪身上的惊艳布料同样出自李海龙之手。

  

匠心吴中丨李海龙:我好像上了“罗”的当

▲《那年花开月正圆》剧照


匠心吴中丨李海龙:我好像上了“罗”的当

▲孙俪身着同款戏服上台领奖

  在李海龙看来,罗无疑是纺织技艺的源头,而今的落败,根本原因还是其在生产效率上和新兴技术的不对等,所以对于这一代的织造从业者而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跨越工艺上的壁垒,让罗的生产实现有效率的工业化。

  

匠心吴中丨李海龙:我好像上了“罗”的当

  ▲李海龙的工作室也是考古研发中心

  他不止一次地慨叹先民的智慧,而除了历史的传承,更让李海龙醉心的,是让罗本身细密而充满张力的组织结构完成更多国际命题,比如应用于潜水服的面料,或者是软壳防弹衣,罗的长纤维都有天然而独到的优势,甚至在医疗行业中,罗也是某些手术耗材的最佳材料,虽然已经年近七十,但是对于李海龙而言,一切研发才刚刚开始。

  本期推荐:锦罗艺术馆

  地址:吴中区光福工艺文化城

  电话:15705162361

  

图片来源:李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