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馆不闭展,精彩不打烊
疫情之下,依然闭馆的吴文化博物馆
于3月22日推出了新的展览
抟泥化真——潘声煦泥塑展
这个展览有何特别之处?
一起来看看吧!
苏州泥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与土的组合可以创造出艺术的无限可能性。作为“中国四大泥塑”之一的苏州泥塑,风格独特,技艺精湛,是苏州传统工艺“家族”中的重要成员。苏州泥塑历经两千年之久,有气势恢宏、色彩绚丽的寺庙神佛大型泥塑,如东山紫金庵罗汉像,甪直保圣寺壁塑罗汉像等,也有精致灵巧、惟妙惟肖的小型泥塑,俗称“苏捏”,又称“虎丘泥人”。
苏州泥塑小品兴盛于宋元之际,明清时期发展成熟,选取民俗生活、戏文故事和民间人物作为主要表现题材,包含耍货、捏像、手捏戏文及绢衣泥人等,具有造型率真、色彩明快、纹样富丽的艺术特征和鲜明的地域风格,以泥塑形式展现了苏州市井百态,生气毕现。2008年,“苏州泥塑”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抟泥化真——潘声煦泥塑展
本次展览由吴文化博物馆携手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共同推出。共展出苏州泥塑小品88件,集中反映了苏州泥塑之绚丽巧妙及精神内涵。
本次展览是苏州市首个以“苏州泥塑”为主题的专题展览,展品皆出自“非遗”传承人潘声煦老先生之手。吴文化博物馆希望通过潘声煦老先生制作的众多泥塑精品,表达对他的敬意,同时也希望带领更多的观众感受历久弥新的非遗文化。
第一单元
妙着泥丸觅踪迹
受宋代发达的商业及市井文化影响,供人把玩和观赏的苏州小型泥塑开始广泛流行,出现了“磨喝乐”“黄胖”等与岁时节令、吉祥寓意相联系的经典泥玩形象。及至明清,苏州泥塑进入鼎盛时期,虎丘、山塘一带形成“耍货”制作与交易市场,高手云集,泥塑品种也得到较大发展。清末民初苏州泥玩业逐渐衰落,解放初期其历史遗存已难觅踪迹,苏州泥塑工艺断代失传,濒临衰亡。
第二单元
抟粉范泥夺化工
传统苏州泥塑从选土开始便极为考究,往往取用虎丘周边的粘土,在粘土里加入少许棉絮,一点点捏出各色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底粉、施彩绘,塑成高十几厘米的“虎丘泥人”,极为精细。
第三单元
昆调婉转塑民情
伴随时代的发展,苏州泥塑不断地吸收并呈现出吴地民间的风土人情。明清之际,昆曲作为一种地方性的舞台艺术,在唱腔发音,衣着头饰,走步手势等诸多方面吸取融合了独特的吴地文化,舞台效果丰富生动、引人入胜,逐渐培养出了大批戏迷粉丝。随着昆曲的发展,为满足票友更直观感受戏曲人物的需求,苏州泥塑的新门类——戏文泥人诞生了。
展览亮点
1、首次苏州泥塑小品专题展,展品数量多,品类全,基本涵盖苏州传统泥塑小品的全部类型。以细腻、传神和雅致的特点而著称的苏州泥塑千百年来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展现了浓郁的姑苏风韵和多彩的市井风情,具有深厚的传统人文精神。
2、潘声煦是苏州市“苏州泥塑”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接触传统泥塑工艺早、涉猎广泛,且善于探索新形式,作品数量极多。本次展览通过潘声煦制作的众多泥塑精品,展现苏州泥塑的绚丽巧妙及精神内涵,并以此弘扬与传承传统苏州泥塑工艺。
3、本次展览引入卡通和戏曲元素作为媒介,希望可以以此拉近与年轻观众的距离,让精致可爱的苏州泥人,带领大家找回儿时的乐趣。
4、配套活动丰富。吴文化博物馆将开展“匠艺”系列配套非遗文化相关的教育课程以及微博线上活动,让更多观众参与互动。
此外,吴文化博物馆闭馆期间还策划多场系列线上直播,包括《世间神祇》特展学术讲座、微博连麦直播以及线上悦读沙龙等,多平台同步直播,单场观看量可近4万人次,博物馆的学术内容服务了更多观众,也收获了良好口碑。同时,吴文化博物馆的官网、微博、哔哩哔哩、视频号、小程序等平台最大程度面向公众开放,基本陈列VR展、馆藏文物3D版、往期讲座与沙龙的视频等都“唾手可得”,让观众宅家也能享受博物馆资源。另外,吴文化博物馆与《旅行青蛙》的联动已正式上线,跟着小青蛙一起旅行,“沉浸式体验”各地的风景人文。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2年3月22日—2022年4月10日
展览地点:吴文化博物馆第二特展厅
直播导览: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吴文化博物馆”官方微博观看直播导览。
识别二维码线上观展
闭馆不闭展
只愿疫情早日散去
我们能相约吴博
探索泥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