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下午
“世间神祇——中古以降山西寺观
与墓葬中的图像”特展
在吴文化博物馆正式开幕
本次特展由吴文化博物馆与山西博物院、运城博物馆、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合作,共展出展品100余件(套),主要以唐宋金元明的长时段民间信仰传统及其物质遗存作为叙事框架,以墓葬壁画与砖雕、寺观壁画与水陆画为着眼点,带领观众感受视觉与知识的双重盛宴。
中古以降,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市井文化兴起,宗教理念发生巨大变化,宗教实践在积极回应民众祈愿的现实需求下交流互鉴、融合共生,进而影响到社会生活与习俗的方方面面。墓葬和寺观,地下与地上,作为寄托逝者和生者多重祈愿的特异性场所,逐渐形成了一套内涵丰富而又区别于文人画的图像艺术系统,堪称民间艺术瑰宝。
山西,地处传统中原与游牧文化的交织地带,得益于表里山河的自然环境,在宋金元明时期,成为中国北方传统文化发展最为丰厚全面的地区,留下了大量反映社会生活、宗教文化与民俗信仰的物质遗存,至今保存较好,历史、艺术与研究价值独特。
新展已上线
精彩展品抢先看
第一单元
多重祈愿墓中显
晚唐五代以后,“视死如生”的丧葬观念日渐盛行。砖雕壁画墓成为了中国北方流行的墓葬形式之一,依照现实情景,用砖砌筑成仿木结构的地下院落,并涂绘以反映墓主人生活场景的壁画,通过空间的再造与模拟,希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同样能像活着时一样生活。
部分展品
▲郝匠金墓
郝匠金墓(M1)为前后双室砖券墓,墓室由墓门、前室、甬道、后室四部分组成。该墓室为典型的砖砌仿木结构双室墓,墓室模仿了现实建筑空间,用墓砖及彩绘表现建筑结构,如古建筑中的倚柱、斗拱、梁枋、门窗等。
▲繁峙南关村金墓
2007年,山西省繁峙县发现一座仿木结构圆形穹窿顶单室砖墓,随后文物部门进行抢救性发掘,并对墓葬壁画进行掲取搬迁和修复保护。墓室为仿木结构建筑,以砖雕与彩绘结合的手法表现,墓室壁画由墓顶天象图、建筑彩绘和墓壁主体壁画组成。
▲平定西关村墓壁画
这里看到的八幅壁画都来自平定西关村墓,该墓位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为金代壁画墓。该墓为平面八边形的砖砌单室墓,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
▲二十四孝砖雕
山西新绛县南范庄金墓出土的二十四孝砖雕,浮雕施彩,所塑人物生动传神,个性鲜明;人物服饰,线条流畅,场景逼真,造型古朴。
▲妇人启门砖雕
妇人启门是宋金墓葬中常出现的图像题材,表现为门微启,妇人倾半身掩于门扇之后,手扶门框,目光觑向门外,衣衫发髻清晰可见,人物身着对襟窄袖长褙子、长裙,头梳单髻。
▲“社火”舞狮砖雕
狮形造型优美。六个小儿或戴幞头,或梳丫髻,身着小袄窄裤,一同舞弄着大狮。狮前有二小儿,一人敲锣开道,另一人执缰牵引;狮腹中一前一后有二小儿,扮作狮子的前后腿;另外二小儿双手抱绣球,簇拥狮后。这一件砖雕形象活泼,在金代墓中较为罕见。
第二单元
世间神祇壁上观
壁画之大观,当属庙堂。寺观壁画以其巨大的体量和高超的画艺,诠释着中国宗教艺术的独特魅力。步入其间,高高在上的寺观彩塑和壁画神祗,会使虔诚的祭拜信众带来深深的震撼,进而产生特殊的宗教情感。
山西现存古代壁画种类多、面积大,规模上仅次于敦煌壁画。其中,唐至明各时期寺观壁画现存7000多平方米,分布于70多个寺观,兼及佛寺、道观、地方神祗庙等不同宗教门类。其内容题材,宗教之外,世俗生活的精彩也多有记录,因而在社会、宗教、建筑、美术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部分展品
▲降魔图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时已成佛教名刹。该摹本原作被土坯墙封护,直至1964年将土坯墙拆除后发现,这幅壁画中绘有天王、天女、力士、鬼怪、妖猴、青龙等形象。画面设色简淡,所绘人物生动灵活,确有“焦墨淡彩”的唐代画风。
▲飞天图
位于大云院弥陀殿东壁上隅。画面中飞天面相丰满,身姿浑圆,发髻后披,凝神下视,前胸袒露,项佩璎珞,手捧玉钵,衣带飘飞,正乘云翱翔,有“吴带当风”之遗韵。
▲善事太子本生经变图(局部)
开化寺创建于北齐年间。寺中大雄宝殿东、西、北三面墙上壁画创作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该摹本原作位于西壁中部,故事出自《大方便佛报恩经》,描绘善事太子及随行观看民间农夫耕田、蚕妇织帛、渔民猎鱼、屠夫卖肉等反映世俗生活的场面,在蚕妇织帛这一场景中,明确了宋代纺车和织机的形象,成为研究宋代纺织科学技术的珍贵图像资料。
▲永乐宫纯阳殿鸱吻
永乐宫亦称“纯阳宫”,是一组道观建筑。此为永乐宫纯阳殿东鸱吻,为20世纪60年代永乐宫整体迁建的时候替换下来,造型夸张,釉色艳丽。元代是以龙为题材的鸱吻的初创期,为明清两代多样形式的龙吻开创了先河。
第三单元
三教合一水陆间
水陆画是我国古代寺院或私人举行水陆法会时悬挂的宗教画,是水陆法会举办时不可缺少的圣物之一,其上绘有佛、道、儒三教的诸佛菩萨、各方神道、人间社会各色人物等,绘画题材广泛,包罗万象,从神佛到普通人都有所体现,形成了自身独立且丰富的图像体系,对中国的儒释道思想史、三教合一史、绘画史等都有着重要研究价值。
部分展品
▲明绢本工笔重彩“太上老君”水陆画轴
▲“灶神”水陆画轴
山西省闻喜县吴吕村有一座元明时期的稷王庙,水陆殿内曾留存有一堂明代晚期的道教水陆画,现存41幅,从内容看可分为道教主神三清像、朝元仙仗图、道教神像、道教护法神将、道长画像五类。艺术上承唐宋遗风,人物具汉官威仪,又以工笔施重彩,集恢弘精致于一体,是弥足珍贵的道教题材水陆画。
展览亮点
1 三个“首次”
一座具有代表性的金代砖雕壁画墓——郝匠金墓首次来苏展出,也是其首次完整面向公众展出。对比以往展览,此次展览展品时间跨度之大,涵盖范围之广,首次在苏州以“地上与地下壁画”相结合的展出形式给予观众一个相对完整、全面的叙事。首次以相对完整的体系展示最大规模山西壁画的摹本,精选近40件山西博物院在1974-1975年临摹的寺观壁画,其内容基本涵盖唐宋金元明时段,代表了各个时代最高水平的寺观壁画。
2 以大时代背景为框架,聚焦中国北方山西地区,在南北互照下关注江南自身的发展与变化。
展览聚焦地处传统中原与游牧文化的交织地带——山西,藉由丰富的墓葬出土与寺观现存的图像遗存这些“仪礼的标志物”,在江南这个独特的地域,带领观众迈进数百年前的叙事空间,以俯览又切近的视角观摩中古以降民间宗教信仰在中国北方山西地区的生动实践,在江南感受北方的宗教与个体的互动以及信仰与社会的联结,更好地去看待、关照自身的发展与变化。
3以图像入手,利用视频、VR、虚拟现实技术等多媒体手段高度、精确还原图像以及图像与原生建筑的空间关系。
将经典的寺观壁画通过数字化手段完整复现于展厅,将水陆卷轴画、插页画张挂于展厅,借助于空间的再造,消弭时间的远隔,使观众沉浸入这些地上与地下的独特空间,感受壁画的原生状态。
4配套活动丰富
此次展览吴文化博物馆将针对不同的观众群体,策划开展高水平、有特色、专业性强的悦读沙龙、学术讲座、课程等丰富的教育活动,以及学术类、沉浸式导览类、科普类等多种类型的直播活动,联动线上线下观众参与互动,从壁画本身和壁画的保护与修复等多角度一观“地上与地下的历史画卷”。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世间神祇—中古以降山西寺观与墓葬中的图像
展览时间:2022年1月19日—2022年4月18日
展览地点:吴文化博物馆第一特展厅
开放时间:9:00-17:00(周二至周日)周一逢节假日开放
快到吴文化博物馆
打卡这场年度重磅大展
迈进中古时代的叙事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