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素石,沉淀着江南烟雨数千年的沧海桑田; 一把刻刀,雕琢着蕴结心中的风雅情愫。心中藏风骨,刀下蕴烟霞,在姑苏之西,穹窿麓下,他在自己的一方天地,用刻刀,镌刻着自己的写意人生。他,就是石雕大师许永良。
/ 许永良 /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苏州市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藏书澄泥石刻)
苏州民间工艺家
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高级工艺美术师
1
剑胆琴心 写意人生
出生于吴中区藏书镇的许永良,17岁时便开始从事雕刻工作。无论是砚雕、砖雕、石刻还是治印,许永良都在行。
他能够把在生活中发现的题材、感悟到的灵感,结合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采用线刻、浅浮雕、高浮雕、圆雕等技法,以石头这种形式表达出来。把一块块很普通的石头,创作成一件件有思想、有内涵的雕刻艺术品。
在许永良看来,每块石头都有其独特的性情,石质或粗或细、或嫩或硬,石色有深有浅、鳝黄烟青,纹理走向、疏密程度,各具特色,唯有达到“心中有石,石中有我”的状态,才能寻得其最适宜的形态。
他的作品无一件完全相同,其艺精,其技高,其意远,其神妙,他对雕刻技艺的不竭追求,让每一次创作,都成为他由内而外的一次洗练。
△作品《松鼠树桩壶》
许永良认为,一件作品,只有兼具“意境”与“神韵”,才能称得上是吉光凤羽之作,“意境”可以通过技艺的提高来获得,而“神韵”则与创作者自身的文化修养息息相关。
闲暇之时,许永良便投身书海,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汲取创作源泉。他说“没有文化与思想的支撑,技术再精妙,作品展现的也只是匠气”。
诚如法国著名画家库贝尔所言:“美,像真理一样,是和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时代息息相关,是与能够抓住它的个人紧紧相连。美的表现是和艺术家所获得的思想力量成正比例的。”
△作品《太史砚》
许永良的雕刻,不是刀与石的简单碰撞,也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直白表现,而是他陈酿于心的思想与沉淀千年的文化精髓的激荡与物化。观其作品,不仅有活色生香之态、古色古香之韵,你更能从中一窥灿若星河的中华文明,如一缕檀香悠然飘至,一抹琴音翩然入耳,寻不得踪迹,却又时时刻刻萦绕,令人回味无穷。
2
以石寄情 以刀言志
苏州雘村石砚是一种利用太湖水域雘村和灵岩山附近山中的天然页岩雕制而成的石砚,在宋代时也有较多开采。虽然这是一种极其普通的石头,砚石品种也不多,但因为有历代艺人的精致雕刻,创新发展,使得苏州雘村石砚向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颂。
△作品《九龟荷叶砚》
雘村石具有“活石”之灵感,“灵石”之神韵。历来用佳石所制砚台有发墨快、不渗水、久贮不涸的优点,实用性和观赏性完全可与国内其它名砚媲美。有“月融还似洗,云湿便堪研”之赞。“以石寄情,以刀言志”是许永良人生足迹的真实写照。
△作品《荷叶鲤鱼砚》
许永良自从事雕砚至今,所制之砚,观之古朴端方,抚之温润厚重,入目之处皆细致入微。他忠于传统,而又自出心裁,在既有品种的基础上,磨礲淬励,既有大方之姿、濯濯之态,又不乏脉脉之情、偶得之趣。
“君子端方,温良如玉,谁能解其意?”于许永良,雕刻,不仅是他的生存手段,更是他的生活方式。信笔写下“笔墨映明窗,琴棋随乐居”,刻于《灵芝砚》下,显示了他的生活态度;就着《簸箕砚》,品一句“天趣偶从言外得,古香常在静中生”,是他的志趣所在。
对他作品的欣赏,实则是对他人生态度的赞赏,投石问砚,多少同趣之人,来自四方,只为求一方合乎心性的砚。无论是他个人,还是他的作品都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
2008年,石雕作品《家》荣获迎奥运“中国农民艺术展”精品奖
2009年,与王福珠创作的石雕作品《心竹砚》荣获“2009中国南京文化产业交易会·江苏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12年,石雕作品入选“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2014年,作品《牧牛砚》荣获”紫薇花·艺博杯“2014年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15年,与王福珠合作论文“中国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对策——以苏州雘村石雕制作工艺为例”荣获第十一届江苏省(野马渡)民间文艺青年论坛“优秀论文奖”(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2015年,砚雕作品《般若心经砚》荣获“渭塘珠宝杯”第十三届苏州民间艺术节“精品奖”
2016年,石雕作品《艧村石知雨砚》在中国(苏州)“启迪˙苏艺杯”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2017年,与王福珠创作的澄泥石砚《隆中胜迹砚》在中国(苏州)“苏艺杯”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作品展评选上荣获银奖
2019年4月,获聘为江苏省版权协会评鉴专家库特聘专家(砚雕类)
……
许永良坚持雕刻数十年,从无间断。也正是这份如砚石一般坚固、恒久的热忱,让饱含吴地风骨与文人情怀的苏式斫砚技艺之余韵延续至今。
古风永良石雕工作室
地址:吴中区木渎镇接驾(5)南竹坞
电话:13606218459
图片丨由许永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