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资讯 >> 文章
即使没有了梅花 光福也可以美成这样!
时间:2016/3/31 13:42来源:

   不知何时起,香雪海成为了光福镇的代名词。每逢早春二月,人群涌向这座小镇,只为一睹昔日皇家赏梅地的花开盛况。

 

  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光福古镇苏州城同岁,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湖光山色,洞天福地"才是对光福最好的注解。

   

 

  当香雪海花期过后,赏花的人群渐渐散去,这座古镇重回最初的安静之时,才是光福最美最适宜游玩的时候。

   

 

司徒庙 -- 寻找“清、奇、古、怪”

  司徒庙是东汉光武帝的大司徒邓禹的祠庙,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摄影:寒残一叶)

  廊内四株古柏传为东汉司徒邓禹手植,长得古拙别致,距今已有1900余年。清乾隆南巡命名“清、奇、古、怪”。

   

  (摄影:寒残一叶)

  “清”者,主干笔直,体态稳健,树叶苍翠;

  “奇”者,苍老遒劲,枝杆奇特犹如青峰,主干破裂而一空其腹,宛如剖开的瓠瓜,其空间之大,可容人立;

  “古”者,少皮秃顶,满身皱纹,仿佛百索绕躯;

  “怪”者,曾遭雷击而劈成两爿,一爿远离母本后落地生根,呈卧地三曲。另一爿是母体本身,则就地卧倒,呈蛟龙昂首,势欲腾飞的姿态。

   

  (摄影:寒残一叶)

  如果你嫌香雪海赏梅太挤,那不妨就去司徒庙里赏梅,游人不多,几株梅花开得正好。

  司徒庙后园的邓禹草堂就是一个规模宏大苏式的私家园林,大片的梅树园,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置身其中仿佛能感受到古时文人在此吟诗作画的场面。

   

 

 (摄影:寒残一叶)

  站在九曲桥上看春雨落幽燕,处在雨中的光福塔也陷入肃穆之中,走累了亦随意在数鱼亭而坐,不由细想乾隆六下江南路过此地的盛景。

 

  (摄影:蓝色的郁金香)

  

     拱桥印月,塔影双双,洒满银色月光下的寺庙一定是极美的,寺庙门前楹联也是佛禅深意,世事哲理。

 

  (摄影:蓝色的郁金香)

  相逢与这座千年古刹中,你,梵音缭绕,姗姗而来,我,追寻千年脚步,是前世的约定?还是来世的守护?

  “鱼码头” -- 像当地人那样生活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光福镇濒临太湖,光福人也世代以打渔为生。清晨光临水产市场,这里热闹而又忙碌。

   

  (摄影:龙之血脉)

  从地理上来看,光福的这处渔港位于苏州西侧太湖之滨的邓尉山麓,是一座嵌入太湖的半岛。漫长的“湖岸线”让光福的这个码头成为周边大量渔船的聚集地。

   

  清晨,一条条渔船入港卸货。到了早上八九点钟的时候,鱼码头已经熙熙攘攘。

   

  不少鱼摊的后方直接停着捕捞归来的渔船。一筐又一筐的花鲢、银鱼等太湖水产被抬上岸边,过磅称重后直接倒在岸上的水池里。

   

  鱼贩熟练地给前来购买水产的当地居民过称,甚至也有住在市区的苏州人驱车前来,只为能吃一口最新鲜的太湖湖鲜。

   

  旅行最好的方式就是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作为游人的你,也不妨在鱼市场像当地人那样,买一条上好的花鲢,找一家农家乐进行加工,一锅花鲢鱼头豆腐汤就诞生了。

 

     石嵝 -- 一湾之间看尽太湖风光

  石嵝位于光福镇西南的潭山上,濒临太湖,山上苍松翠竹,碎石古道依谷蜿蜒,自古被誉为“山中看花最胜处”。

   

  嵝上有石嵝庵,又名石嵝精舍,始建于元末(1367年)。藏于竹海之中,是历代僧人静修之处。

   

  石嵝庵现有正殿三间,曾供奉缅甸信徒赠送的玉佛(现保存在光福司徒庙)。

   

   

  出庵拾级而上为明代赵宦光题刻的“万峰台”。

  相传,万峰台是万峰和尚打坐修炼之处。

  万峰台旁新建”万峰仙阁”可品茗小憩观光,登上万峰仙阁,南望太湖,浩渺雾漫,远帆阅尽,太湖七十二峰尽收眼底。

   

  站在阁上眺望太湖,波光潋滟,峰峦飘渺,一派湖光山色美景。身在红尘,偶遇如此胜境,也算是人生一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