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吴中区旅游局在上海进行秋季旅游产品推介会,吴中太湖秋季旅游线路、太湖旅游年卡等产品受到上海市民的欢迎,与市民对旅游产品的关注相比,当地旅游界的从业者则更注重“取经”:“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让游客留下2.7天的?”根据吴中区旅游局的统计数据:今年节假日期间,游客在吴中过夜2-3天的占45%,平均逗留天数为2.7天。无论是在苏州旅游市场,还是在整个华东旅游市场,2.7天,对于主打中短途旅游的板块来说都是一个相当值得自豪的成绩。
知名景点不少,却多以一日游、短期游为主,缺乏留得住人的项目和产品,这是华东地区旅游界常年以来的短板所在。今年的多个长假期间,吴中环太湖旅游却陆续传来“逗留时间普遍延长”的利好消息,将多年“短途游”的短板成功转换为“深度游”,吴中旅游已有心得。
逗留时间延至2.7天:游客用实际行动“点赞”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喜来春农家乐,黄渭春刚送走一批40人的团队:“今年生意实在太好了,每逢节假日,回掉的客人比接待的客人要多几倍。”黄渭春经营的农家乐有15间客房,国庆7天长假,这15间房日日爆满,面对有些老客人介绍来的朋友,他只能转介绍到附近的农家乐住宿。而黄渭春直言,住宿还不是他家的“长项”,大部分客人是冲着他们的饭菜而来的:湖鲜、野菜、土鸡,地地道道的太湖农家味道让黄渭春在7天里净赚10来万。
黄渭春是个有心人,忙着赚钱的同时他也在思考、总结:“今年的客人与往年相比有了不少变化。”变化在哪里?他翻着住宿记录指给记者看:“往年长假,来住宿的客人通常只住1天,但是今年长假,有三成以上的客人住了2到3天,有的甚至住了4天。”多出来的这几天,客人们都干了些什么?黄渭春回忆,往年,来太湖旅游的人会选择在几个景点上走走、吃吃饭,“一天时间也够了。”今年的客人们除了玩景点外,似乎更热衷于在湖边垂钓、带孩子采摘橘子这类体验式休闲方式。另一个现象也引起了他的注意:“通常,长假过后就是淡季了,可是这次节后的一个星期客人不断。就连工作日都不停地有人来。”他已经开始琢磨着明年的计划:“要再多搞一些参与类的项目,把住宿和饮食水平提高更多。客人们喜欢这些。”
在吴中环太湖的诸多旅游业经营者中,黄渭春的感受很有代表性。近几年,环太湖旅游景区大动作不断:创建国家5A级景区、6+4旅游服务业全面提升工程、农家乐全面提升……这些措施让环太湖旅游的环境不断优化,游客的满意度也由此不断攀升。本月1日至7日,吴中区旅游局在东山、西山、木渎、穹窿山、旺山、长沙岛等地的79家农家乐进行了专题调查,发放了89份调查问卷。从调查数据来看,来吴中农家乐停留1天的游客占37.0%;停留2~3天的游客占60.5%;停留4天以上游客占2.5%,以短期休闲度假为主。而在旅游消费结构的调查中则显示:住宿消费占17%,比去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游客在吴中过夜2-3天的占45%,平均逗留天数为2.7天,比去年增长0.2个百分点。“说明更多游客国庆来吴中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一日游,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来吴中太湖住几天,放松身心,享受假日美食休闲生活。”面对这份调查数据,吴中区旅游局副局长蒋红萍如是说。
产品和观念:留住客人的两大“法宝”
克服“一日短途游”的短板,让游客在景区停留更多的时间,吴中旅游在今年各个长假期间的表现十分有“深度”。面对业界同行关注的2.7天,谈及留住客人的“秘诀”,蒋红萍认为:产品吸引人、游客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两个原因是吴中旅游今年获得如此抢眼表现的关键所在。
“过去提到旅游,大家想到的就是去玩景点。这几年,吴中区整合了辖区内的资源,推出了诸多结合时令、美食、自然景观、体验项目在内的产品。让游客在吴中区有更多的事情可做。”在蒋红萍的话语中,“产品”两个字出现频率很高:只有经过精心筹划,景点才能成为更吸引游客的“产品”:
游客中心不仅仅是咨询、买票的地方,今年国庆期间,太湖游客中心推出童玩节,游客在这里可以带着孩子玩打陀螺、滚铁环、跳皮筋,也能学到剪纸、捏糖人等民间工艺,家长与孩子们共同回忆童年的韵味。原本十分钟就能完成的购票环节,如今花上一整天时间依然可以兴致盎然;香雪海景区并不大,赏景闻桂花香也许只要两个小时,然而在国庆长假期间,这里举办了桂花赏制活动,邀请三口之家一同亲手制作梅浆桂花,游客还可以带一瓶回家慢慢品尝香甜的桂花酱,全家动手不仅其乐融融,时间也在不经意间悄悄流淌着;太湖风光固然无限美好,但如果仅仅站在湖边转转、拍照,恐怕并不能满足现代人追求个性的需求,于是东山游客中心推出了太湖摇橹船项目,摇橹船从太湖游客中心码头出发,游客可以在船上惬意品味太湖的秀美风光,聆听船娘地道的歌声,在湖面上度过一段缓慢而美好的休闲时光……
因为有了更多产品,游客有了逗留更长时间的可能;而只有对即有产品不断改进、提档升级,游客才会愿意在这里多做逗留。为了让吴中环太湖旅游区的软件、硬件设施“配得上”这些产品,吴中旅游部门可谓煞费苦心。以农家乐为例,由于它在吴中乡村旅游中地位重要,近年来各种农家乐提档升级措施不断推出:组织业主代表赴台湾学习民宿管理经验、组织业主集体培训、制定农家乐风情村认定标准等。这样的投入,回报也是丰厚的:去年起,有31家农家乐参与了提升改造,而国庆期间,这31家回头客明显增多,营业额平均增长19%,利润平均增长16.1%。
如果说“产品化”是吴中旅游突破“一日游”短板的主观原因,那么近年游客旅游观念的转变则为这个突破带来了天时地利的客观优势。“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注重有品质的深度游、慢游。”蒋红萍说。
在刚刚过去的长假里,市民刘欣选择带着家人在太湖边度过了安静的三天两晚:泡温泉、摘橘子、湖边垂钓、坐在湖边晒太阳……没有什么景点掺杂其中,但是与长假期间“人挤人”的观光游相比,刘欣一家缓慢而轻松的节奏更符合度假的本质。苏州香山国际大酒店总经理助理汪蕴瑾告诉记者,他们也发现,长假期间登记入住的客人多以家庭为单位,而这批客人的娱乐方式除了参观景点外,更多的人会花上一整天时间,陪着家人在太湖边走一走、摘些新鲜水果,“甚至,只是带着家人在酒店的棋牌室、游泳池里放松一下。”几十年前,老一辈对于旅游的定义是“上车睡觉、到了景点照相”,然而这种赶场子式浅尝辄止的观光游正在被越来越多年轻的游客舍弃。根据吴中区曾进行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游客的出行动机中,53%的人是为了家庭休闲,还有20%是为了美食养生,这个数据与近年来吴中区推出的各项休闲养生旅游产品的举动不谋而合。
2.7天能否再延长:“线上+线下”让产品更有魅力
国庆长假结束没几天,照理应该是旅游从业人员轻松一点的时候了,然而12日,吴中区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又马不停蹄地奔往上海进行秋季旅游产品推介会。这次推介会的主题是“蟹逅金秋,又见吴中”,主要向上海市民推介吴中太湖秋季旅游的线路产品、太湖旅游年卡等。吴中旅游吉祥物“水精灵”和“蟹神”也一起助阵,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驻足。为什么要在长假后不久就开始新一轮推介?旅游局负责人介绍,上海是吴中旅游的重要客源,而金秋又是吴中最美的季节,美味的大闸蟹也在此时上市,他们希望能凭借这一举动吸引更多游客来错峰出游,也希望能将“2.7天”的历史记录进一步刷新。
各种渠道不停地推介产品,是近年来吴中区旅游部门反反复复在进行的一项工作。年轻游客群是未来旅游市场的主要客源、消费主力,他们最有可能将平均2.7天的成绩进一步延长。一系列针对年轻游客的线上活动不断推出:微信公众平台“太湖旅游”每天定时发送介绍太湖边优美风光、人文的美图、美文;“吴中旅游APP指南”刚一问世就不断刷新下载量,年轻游客对这种集大成的掌上攻略爱不释手; 吴中旅游天猫旗舰店每逢重大节假日就会推出各种“码上游”优惠,扫二维码购票可以立刻获得各种优惠,这个活动方便了很多年轻人。
“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天猫旗舰店上的门票销量达到33万元。”谈起线上的成绩,蒋红萍不无骄傲。记者了解到,长假期间,吴中旅游天猫旗舰店的无线端购票销售额位居国内景点(包括港澳台)第8位,在江苏省列第2位,业绩仅次于省内一家知名旅游网站。据介绍,下阶段,吴中区旅游推广中心将结合智慧旅游的规划,推动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票务系统,让更多的游客在享受优惠的同时可以免去排队的烦恼,同时也方便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测景区人流、分析客源市场,使得今后推出的产品定位更加精确。
来源:10月15日《姑苏晚报》记者:周伟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