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资讯 >> 文章
三江入震泽定见禹庙
时间:2014/8/21 10:34来源:

       西山衙甪里是个好地方,天气好的日子可以直接望到湖州和宜兴。隔湖望浙江,层层山峦隐隐约约,如在天边。遥想4千多年前,大禹治水至太湖,双脚泥水,浑身汗湿。他或许站在缥缈峰顶,瞭望远山近水,那种功成名就的欣慰,留下了一脸灿烂的笑容。如今这个笑容长留在了太湖西端边的禹王庙里,定格于那个大禹雕塑像上。
       禹王庙坐落在衙甪里古村的郑泾港北端,一条明代的石码头就在禹王庙的旁边。码头深入湖中,石板依然留给我们无穷的遐想。沿湖边是犹如城头上的女儿墙的那种垛口,锯刺型的,据说是当年太平军抵抗清军的堡垒遗存。但细看砌砖都是新的,看来也是重新修建过,是否原样已不可知。清咸丰十年(1860)十一月,太平军侍王李世贤率水军自溧阳出发,攻克西山,在禹王庙前筑土城,架火炮,击败来犯的东山总兵王之敬。忠王李秀成进军浙江时,也曾驻军于此。
       禹王庙存留的古建应该是大殿。据门口立牌上所说, 西山禹王庙现为太湖中仅存的一座禹王庙,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悠久,始建无考,但远在南朝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已有重修的文字记载。1400多年来,屡毁屡建,历经风雨沧桑,历史上最近一次重修是在清嘉庆十四年(1804年),殿壁嵌有重修碑记一块。禹王庙有大殿三间,楠木梁柱,高10米,单檐歇山式,四只戗角,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青石御路一方,为明代遗物,刻双龙戏珠。庙旁石碑题字 “万顷波涛一望收”,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胡厥文书。庙四周,湖山毓秀,庙旁地上,有菜籽大小的铁色砂粒,是传说中大禹铸铁釜、斩妖龙时留下的。国民党元老李根源曾这样评价禹王庙,“甪里洲三面临水,山水秀聚,超轶尘凡,当为湖中名胜第一。” “甪里梨云”碑竖立在大门进口的梨云亭中,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巢园老人题,因古时甪里遍植梨树,花开如云而得名。

捕杵山岛,就在甪里古村的西边西太湖中。

禹王庙正门

       除了古建和古迹之外,禹王庙的风景也是殊胜。因为禹王庙地处西山岛的西端,更是苏州极西。禹庙面对浩淼的西太湖,一望无边水天一色。唯一在太湖中的是一个称之谓捕杵山的小岛。因为像以前捶打衣服的工具,所以人们又称之谓棒棰岛。该岛漂浮在太湖水面上,四面皆水,浩浩茫茫,看上去似乎在飘荡。庙之北的湖边是一间水亭,背景是西山连绵的群山,层层叠叠,近翠远黛,十分的耐看。陪同我前往的当地人邵明先生说:领略了西山太湖美,纵有千山万水也不爱!

大禹雕像  

古码头

        据说历史上禹王庙有四座。《吴门表隐》载:“太湖中有四昂,山甚小而不没,称地肺,北昂在杜圻洲,名平台山,有砂如铁,大禹铸铁釜,覆孽龙于此。南昂在镇夏湾众安洲,名瓦山,并祀水平王。西昂在甪头洲郑泾口。东昂在西华峧嘴上。至明中沦没于湖,禹王像浮水至冲山,与郁使君并祀之,故皆有禹庙。”西华蛟嘴的禹王庙明代就塌陷了,瓦山的禹王庙也在文革中被毁,如今只剩下一个农民自修的小庙,平台山的禹王庙历经动乱,至今荒芜不见人影,只是每年九月一日开捕节渔民们还去那里祭祀一番。至今尚存的只有西昂洲郑泾口就是今天的衙甪里村禹王庙。
       这四座禹王庙,全部去过的人肯定没有,就是看到其中两座的也是很少有人。除了衙甪里的禹王庙,几年前我还去找过瓦山的水平王庙。水平王庙原来就是禹庙,祀大禹,直到宋代后又并祀水平王。相传后稷庶子曾经帮助大禹治水,死后被封为水平王。《林屋民风》中说此庙为南宋建炎年间建,明嘉靖年间重修,唐鹤徵有重修记。而且还传说庙旁有霖泉,一年到头水井不枯竭。但待到我去瓦山寻找,一切都成幻影。水平王庙早在文革中已经被毁,霖泉更是无从找起,而且周围没有一个人影,无法打听确切消息。
         往事如烟,追忆成梦,只留下如许文字!




文图| 苏州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