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胥口镇古往今来,诞生过一批又一批的丹青高手。书画艺术在胥口这块土地上就绵延不绝、代代相传。然而真正让胥口名扬海内外的却是这里数以千计的“农民画家”。胥口农民画大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线条流畅、构图明快、雅俗共赏。一九九一年,胥口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之乡”。
主持人:苏州的胥口镇古往今来,诞生过一批又一批的丹青高手。书画艺术在胥口这块土地上就绵延不绝、代代相传。然而真正让胥口名扬海内外的却是这里数以千计的“农民画家”。胥口农民画大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线条流畅、构图明快、雅俗共赏。一九九一年,胥口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之乡”。十几年过去了,这里的“农民画家” 已不再是单纯地把所作的农活画出来,而是把意境也融入了其中,有人称他们的画是当代的吴门艺术。
1962年,苏州吴门画院的一位画师回到了家乡苏州胥口镇的郁舍村,这位著名画家张辛稼的弟子回乡的消息一下子在郁舍村中传开了,自古崇尚书画艺术的乡民们陆续来到他的家中拜师学艺。这位画师就是徐坤元先生。苏州的胥口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吴国大夫伍子胥而得名的胥口,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2500年的历史孕育了胥口一代代的名宿与巨匠,也为这里留下了一处处古老的名胜与古迹。胥口镇的郁舍村现在已是全国著名的书画村,40多年来徐坤元先生和他的乡邻们,把绘画艺术带入了农家生活,这里几乎家家都有书画高手,人人都能提笔作画,很多人是放下锄头拿画笔,书画已经成了村民们最广泛的农闲生活,也成了这里经济增收的一项产业。
徐坤元之子 徐建华:我父亲是1962年下放到农村的,那时候农村里除了种田以后,农闲的时候就是没事干,就跟我父亲,有十几个人学这个画画,一直到1974年以后,就搞这个塑料产品,塑料产品也搞了八、九年吧,到1983年以后,(我父亲)转画这个,开始画原来的那个工笔画,当时我父亲带了十几个人,后来十几个人继续再发展下去,我父亲也带不过来,继续发展下去,一个人再带七、八个吧,七、八个以后再一批批地传下去,传到现在有几百人画了,其他村一看,就是跟着学了,现在有好多人(画画)了。
80年代的胥口人,由于有刺绣和古建两大技艺的传统,在中国书画上都有着一种特殊的灵秀,从书法、绘画、矾绢到装裱,在80年代后期和整个90年代里,这里几乎成了全国旅游业中中国书画的集散地。朱墨春1963年生于苏州的胥口镇,善画写意和花鸟,是胥口年轻一代农民画家的代表。1988年他和胥口的一批青年画家成立了“香山青年书画研究会”,他们通过办展览,组织对外书画交流,使胥口的农民画家走出了乡土,也把许多书画名家请进了家乡。
朱墨春:本来就是我们这个地方都搞工艺(画)的,很工艺,就是不像搞艺术的(绘画),后来我们几个小青年感觉总归这样画下去肯定不行的,后来就组织了这个协会,定期在外面看看人家怎么画的,向大师们学习嘛,我们书画研究会成立到现在,可能获奖的可能总有七、八个人,在外面获过大奖吧。
曹玉林是“香山青年书画研究会”中最早在全国获奖的青年农民画家,1989年在首届“中国农民书画大展”中他捧回了金奖,这对胥口人来说,他的荣誉代表了胥口,也代表了胥口镇的农民中国画艺术开始从工艺绘画走向了当代的吴门艺术。
苏州国画院 高级画师 徐源绍:吴门画派是明代的一个画派,它在全国影响很大,它主要就是它的文化内涵很高,它很雅,跟北方的跟南方的都不一样,它讲究的是雅的,并不是功夫很深的一种画派。总的讲。胥口农民画,它还是多多少少,还是就是有一点吴门画派的它这个影响,它主要风格还是这个方面,只不过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
徐源绍和郁文华,顾荣源等当代画家都是从胥口走向中国画坛的名家,他们和苏州很多书画艺术家一样,是胥口人的骄傲。2004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在胥口镇成立了“展览中心”,很多著名书画家到胥口办起了画室,各种展览也吸引了很多画廊和画商对胥口的关注,一个中国书画艺术的新兴市场正在吴们大地悄然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