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很快就要到了,大部分地域的人们过端午节都是为了纪念屈原,但我们苏州人则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想要体验最正宗的苏州端午节风俗,那就不得不去胥口了,因此,本次“宝贝去哪儿”将目的地放在胥口,或许是真的得到了伍子胥的庇护,我们此次的活动遇到了近期来难得的晴朗周末,夏风吹得宝贝们非常舒服。在这里,宝贝们将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寻找生长在水边的粽叶、艾草、菖蒲,这些植物虽然在城里的菜场也能买到,但要看到它们的原始模样还是很不容易的哦。我们还要亲自给爸爸妈妈包几只粽子,一起品尝过端午的“五黄”。胥口还是“书画之乡”,来这里参观时不沾沾“文气”是很遗憾的,为此,还将有一位胥口本地的书法家叔叔带着笔墨纸砚前来,为宝贝们进行书法启蒙。
本期任务
这次活动,宝贝们有三项任务:第一项任务是寻找水边的粽叶、艾草、菖蒲,并成功把它们“捉”住;第二项任务是学习包粽子;第三项任务是在书法家叔叔的讲授下,学习用毛笔写自己的名字。三项任务有文有武,谁会是全能宝贝呢?
宝贝风采
一号
宝贝
庄金典,女,6岁。年纪最小的害羞妹妹,常娇滴滴地紧紧拉住妈妈的手。
家长感言:很有意义的一次活动,让孩子认识了胥王,以后她吃粽子更有感情了。
二号
宝贝
朱泽宇,男,8岁。每个故事里都会有一个结实、可爱、活泼的小胖子,这次就是他了。无论做什么他都冲在第一个,永远充满能量和好奇心。
家长感言:这是一次寓教于乐的活动,不错。
三号
宝贝
宋沛霖,女,8岁。为了准备第二天的印度舞比赛,戴着头饰就来参加我们活动了。美美的小公主,很会在摄影师叔叔的镜头前摆造型。
家长感言:参加这次活动,让女儿了解了伍子胥,了解了苏州的端午节习俗,很值。
四号
宝贝
凌羿,男,8岁。外表看着是一位冷酷的小帅哥,其实有一颗温柔的心。和奶奶学包粽子,就数他最认真了。
家长感言:亲密接触吴文化,让孩子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端午元素。
五号
宝贝
六号
宝贝
许云帆,女,7岁。
陆栩帆,女,9岁。
五号和六号宝贝不是一个姓,其实是一对亲姐妹哦。姐妹俩穿着同款不同色的衣服,性格却迥然不同。姐姐活泼爱笑爱撒娇,妹妹话不多,却是个古灵精怪的机灵鬼。
家长感言:我们对这里“一见粽情”。孩子们用这种方式学习了吴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场景重现
当五个家庭的车队浩浩荡荡驶到胥口镇政府门口时,已经有孩子迫不及待地把头探出车窗外大喊:“村长,我们要去哪里采粽叶啊?”果然是这种充满野趣的活动最能吸引孩子们。村长(其实是胥口镇文化旅游公司负责人、民俗文化达人李庆华啦)神秘地挥挥手:“跟着我的车,出发!”
车队缓缓出发,终于来到了第一站的目的地——胥王山庄。下车后,村长很快投入角色,迅速将宝贝们集中到一起,带到饭店后面一块幽静的池塘边:“孩子们,看,这就是菖蒲和艾草。我找了很久,才在这里找到一些。”顺着村长手指的方向望去,孩子们看到在对面水岸边长着两种长长的植物,但要走过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时候,爸爸们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几位爸爸小心翼翼地跨到水塘对面,费力地从半人高的菖蒲丛中拔出六扎,递到孩子们手中,接着又在村长的指挥下拔了一些艾草。孩子们兴奋地接过爸爸们的战果,仔细观察,村长趁机立即开展生态保护教育:“因为环境的关系,野生菖蒲越来越少。同学们一定要保护生态。”
车队继续出发,没过多久就在环太湖大道的路边停了下来,宝贝们好奇地张望:难道谁的车坏了?原来,这里就是我们本次活动的第二站——粽叶采摘点。“我知道,这些是芦苇叶,包粽子就是用它。”四号宝贝凌羿在书本上读到过,很快认出了粽叶。其实,环太湖大道的两边都生长着芦苇叶,但是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村长特意将采摘点安排在不临湖的一边。虽然不挨着湖,但仍要冲下一个比较陡的小坡,这可是考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时候了。或许是很少有机会进行“危险作业”,孩子们乐得不想上车,村长几次催促下,车队终于又缓缓出发,驶向第三站——胥王园。
来到胥王园,终于开始我们的重头戏——包粽子了。胥王园里两位老奶奶已经准备好了材料在等着孩子们,这时,五号宝贝和六号宝贝突然悄悄咬耳朵,原来,她们妈妈的生日就在端午节那天,姐妹们商量着要亲手包一个粽子送给辛苦照顾她们的妈妈。另一边,小胖子朱泽宇等不及了,小胖手已经抓住粽叶开始往里面塞糯米,却因为不得其法而撒得满桌都是,引得其他小朋友哈哈大笑。连一直躲在妈妈怀里的一号宝贝庄金典都忍不住跑过来看热闹。
累了一上午,宝贝们都累了。村长见状立即让工作人员端上了午餐,不过,想吃到香喷喷的饭菜,还得经过一道考验:找出餐桌上的“五黄”。六号宝贝陆栩帆回忆起书本上的内容:“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还有……还有,雌黄酒!”她的话音刚落,引得不少爸爸妈妈大笑:“是雄黄酒。”“五黄”中的雄黄酒不适合孩子们饮用,其他“四黄”很快被孩子们抢入碗中。一顿美味而有文化内涵的午餐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下结束了。
吃完午饭,孩子们提起毛笔,在书法家叔叔的指导下学习写毛笔字。虽然拿笔姿势不算正确、写出来的笔画也不甚规范,但每个宝贝都学得特别起劲。活动的最后,村长伯伯突然给孩子们一个惊喜,他从包里拿出一件黄色的小衬衣,“是五毒衣。”三号宝贝宋沛霖的妈妈立刻认了出来,她说,自己在书上看到端午节孩子要穿五毒衣的风俗,但一直没有买到,这下可如愿了。宋沛霖可是获得过“形象大使”称号的小模特,她开心地试穿了五毒衣,美美地在摄影师叔叔的镜头前摆造型。一场既有趣又有内涵的端午文化之旅就在“五毒衣”的惊喜中结束了。
经典路线推荐
胥口镇因伍子胥而得名,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吴中区的文化和工业重镇。这里的胥王园、胥王山、胥王桥、胥王山庄等景点都与伍子胥有关。
据说是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规划筑造了周四十七里、陆门八、水门八的阖闾大城。也是由于他的荫护,姑苏古城才得以几千年来风调雨顺、旱涝无恙、商贾云集,形成悠久独特的“吴文化”。胥王园里的胥王庙,始建于公元前484年,2005年重建。每年端午节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伍氏宗亲会纷纷派代表来这里参加祭祀伍子胥的活动。因此,要想体验最纯正的苏州端午节风俗,来胥口是没错的。
来源(姑苏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