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游记攻略 >> 文章
幽深明月湾
时间:2014/3/30 23:54来源:

     ■项建华
  看完了金培德校长送给我的新作《消夏闲话》,被他书写的乡人乡景所吸引。2月下旬,我约两位同事一道去看望他。每次见到他都给我带来一份惊喜。当地人都称金校长是“西山通”,他领着我前往西山岛南端的明月弯古村参观。这里没有古老集镇上繁华喧闹,也没有城市里精致的亭台楼阁,只有江南水乡幽深、古老的淳朴山村。
  我们站在古村落门亭外面,金校长指着蜿蜒曲折的山峦说,你看这青山如黛的山脊像不像弯弯的月亮。村落依山而筑,错落有致,因传说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吴王夫差、美女西施在此赏月而得名。不知不觉我们走到浓荫茂密的千年古樟树前。金校长笑着说,村里人都说这棵树是“爷爷背孙子”,环抱粗壮的树干历经战乱、火烧雷劈,东半侧早已风干成乳化石一般,西半侧靠新发的树枝长得枝繁叶茂,覆荫达一亩地。它斜靠向古村方向好似在庇荫保护村民。
  我们沿着石板街往村里走。金校长指着脚下踏过的石板古道说,这条石板街长有1140米,共用了456块金山花岗石条铺成,村民们称为棋盘古街。上面街道下面沟渠,据说下过雨后,过去的小脚女人们穿着绣花鞋从上面走过也不湿鞋,现在依然可以听见脚下潺潺流水的声音。水是从山上金家坞流出来的,冬暖夏凉,溪水清澈见底。关于这条古街的来历,据说乾隆三十五年,大雨滂沱,冲毁了山前村庄道路,乾隆下谕旨召集千余名工匠修建山渠,排通水系,后采用山石铺盖山渠之上,故而有了这条石板街。此后再遇到山洪古村都安然无恙了。
  沿石板街北侧有许多明清时期的深宅大院,民谣中就有:“花墙头、百子格,前门后门砂条石,洞庭西山第一家。”一路走过去,敦仪堂、黄氏宗祠、秦氏宗祠、瞻瑞堂、裕耕堂古建筑群等紧挨在一起。我们走进黄氏宗祠,主人叫黄明善,福建人,北宋时期迁入西山。进入宗祠,门楼上砖雕人物依稀可见,建筑风格坐北朝南,毗邻的敦仪堂显得小巧低矮。宗祠正厅横扁额有四个大字“异伦攸叙”。金校长解释说,黄氏在西山是个大家族,这个大厅是宗族说法、论理、讲道德的地方。两侧立柱对联:“守古老家风惟素惟友。教后代恒业日读日耕。”依然透出几分威严和淳朴的家风家规。此时我想起福建漳州土楼“裕耕楼”,两家在立人教诲后代方面有相同之处。
  沿着石板街往南走,不远处就是古码头,烟波浩淼的太湖,浪花拍打着水岸,再回头看明月湾真是天然的避风港。沿着港湾延伸出去的古码头,气势壮观,任你的思绪畅想,当年舟楫来往的盛况。金校长说,过去西山就懂得商贸是聚福之道,古语称“宁贸不事”。意思是宁愿经商,不愿意无所事事。在古码头内河中一侧是邓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十年,周围长满了参天大树。宗祠建筑宽敞高大,门前沿河石栏雕刻精美。门外一块奇石和一尊清代著名廉吏暴式昭塑像,奇石两行楷书醒目耀眼,“世上穷官谁无比,罢官不见炊烟起。”说得是暴式昭被罢官后,连自己吃饭都成问题,当地百姓深知他为官清廉,都自发为他做饭。邓氏宗祠现辟为廉政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警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