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资讯 >> 文章
“双十一”,在最美的风景邂逅最浪漫的缘分
时间:2013/11/11 0:00来源:

■记者 王亭川
  今天是11月11日光棍节,各位单身男女准备怎样度过呢?是宅在家里苦苦等待天降缘分,还是走出家门去山水间寻找属于自己的浪漫。"在最美的风景遇见最美的人",这也是不少单身青年心中最理想的结缘方式。

  特色活动一 水乡寻缘

  说起甪直,人们对这个宁静小镇的第一印象是:情调,沉醉,眷恋和诗意,依水而建的古镇老街是水乡生活的缩影,摇曳的船桨间,划过的是沉睡千年的梦。穿过一条条古石板街,柔婉的吴歌,宁静的水乡,时光在这里停驻,还原最初的美好。
  有水的地方就有桥,那一座座石桥串联起来的小镇细致精美,要说水是古镇的血液,那这些桥便是脉络。
  特色景点:保圣寺、叶圣陶纪念馆、沈宅、萧宅、萧芳芳演艺馆、王韬纪念馆、万盛米行、江南文化园、甪直历史文物馆、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博物馆、张林园。
  特色优惠:11月第二周周末,11.9-11.11,双十一脱光特惠
  成人票78 ,特惠价格:55
  双人套票:156 ,特惠价格:90
  电话:0512-65010067
  65029665
  地址:甪直古镇晓市路21号
  公交:苏州公交518路、18路、52路、528路;昆山公交109路

  特色活动二 秋日登高首选"花山·天池山"

  天池·花山打造苏州登高首选地
  苏城十月,赏菊品蟹,正是秋游登高的好时节。位于苏州西南的天池·花山景区,推出了"吃菩萨面登莲花峰"旅游产品,全力打造苏州登高首选地。
  多年来,天池山与花山虽同处莲花峰之下,但由于分属两个景区,丰富的文化关联被人为割裂,也给旅游爱好者带来了很大不便。2013年初,天池与花山成功合并,实施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景区经营主体的统一,促成了二山的文化合璧,更大大方便了游客游览天池·花山美景与体验幽趣。近日,记者从太旅集团了解到天池·花山景区结合自身"夏不枯、冬不冻、味甘冽"的泉水资源、清高宗乾隆帝御名的"菩萨面"特色资源等优势,充分挖掘自然养元、出尘体验的文化特质,特推出了一条纯体验游线路:"天池·花山悟禅登高游"。游客可沿浓荫蔽日的花山鸟道拾阶而上,一路寻古探幽,赏奇石林立;观历代文人雅士遗留下的摩崖石刻,在"苏州圆明园"之誉的翠岩寺遗址下悟禅,品味传承四百年之久的"菩萨面",体验健康与养生之道; 攀"五十三参",体悟人生;登"吴中第一峰"莲花峰,在"千叶莲花"下静心放空,让身体得以放松与舒缓。
  优惠信息:从今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天池·花山景区为配合"秋季登高游",特推出优惠政策:凡购天池·花山景区全票(60元)者,即能获赠一杯埊雷泉茶(15元)和一份菩萨面(15元)。

  特色活动三穹窿山篝火晚会

  上周末,穹窿山景区为青年男女准备了一场篝火晚会派对,吸引了许多慕名前来的单身男女在穹窿山脚下共同参加篝火晚会,经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目后,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已经成了热络的好友。第二天一早,相识篝火晚会的伴侣们结伴游览穹窿山,领略苍山之青翠。
  穹窿山为苏州第一名山,被誉为"吴中之巅"。晴日山姿巍然,郁郁苍苍,古代大军事家孙子隐居在此,写出了《孙子兵法十三篇》。清帝乾隆六次登山,留下无数的趣闻轶事;西汉大臣朱买臣,曾在此砍柴、读书;抗金名将韩世忠曾与部下于此玩月。此外,穹窿山被绿色植被完整覆盖,是苏州西南角的一处天然氧吧。趁着秋高气爽,在山顶品一杯香茗,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拥抱。
  住宿:位于孙武书院内的罗浮山庄设置了多种客房以及家庭套房。
  此外,穹窿山顶的望湖园会所提供了11间别墅对外开放,山顶空气清新自然,适合家庭出游。
  门票:80元/人 汽车上山50元/辆车 景区内上山电瓶车10元/人
  电话:0512-66892763
  地址:苏州市吴中区穹窿山
  公交:43路、64路、旅游专线:582路

  特色活动四 牛仔俱乐部“光棍节”特别优惠

  苏州太湖牛仔风情度假村位于吴中区西山金庭镇。度假俱乐部周围聚集着林屋洞、石公山、缥缈峰、明月湾古村等著名景点。牛仔度假村陆地面积300多亩,水域面积200多亩。牛仔风情节活动期间,游客可体验卡通秀、花车巡游、舞台剧表演、牛仔宠物互动、马术表演、牛仔技能表演等活动。
  地址:苏州吴中区西山岛金庭镇消夏湾
  光棍节特价活动木屋别墅11日晚111元邀你体验
  ★入住木屋别墅号:1、2、6、7、12、15、B1、B2、B3、31、32、33
  (原价5000元,光棍节当天均价1111元)
  ★入住木屋别墅号:3、5、8、9、10、16、17、18(原价2000元,光棍节当天均价111元)
  抢购方式:牛仔村天猫旗舰店http://sznzfqdjc.tmall.com/购买
  抢购时间:2013.11/8--11/11

来源(姑苏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