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苏州满城尽是桂花香,而在光福镇的窑上村,村民们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刻已经来到。太湖之滨的光福镇既是梅花的都市,以“香雪海”扬名中外,也是闻名遐迩的“桂花之乡”。其桂花面积、产量和质量都居全国之首,桂花收入曾占农民全年收入的60%以上。 每到秋季,金桂、银桂、丹桂竞相开放,一串串金黄的小花藏在枝桠间,挂满树梢头。行走在山中小道,桂香就一直跟着你,钻入你的鼻子,沾满你的衣裳。 光福栽植桂花始于宋朝,现栽桂花2000多亩,20多万株,主要分布在窑上、香雪、潭东等村,包括金桂、银桂、丹桂等20多个品种,年产桂花达数十万公斤。在盛产桂花的吴中区光福镇,采摘、加工桂花是一项传统产业,这里出产的糖桂花蜚声海内外。该镇窑上花农王先生说,不少乡亲是世代种桂花,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窑上村也因此致富。 近几年,窑上村已经发展成国内最大的桂花基地,2000亩桂花林曲折延伸于10里太湖岸,年产50万斤桂花。据介绍,光福镇当地加工桂花的传统方法有梅浆盐津法。 桂花除了观赏外,最大的用处就是做天然香料。为了降低成本,一般食品厂都用柠檬酸等化学品来制作桂花香料。而窑上村的桂花制作依然保持着最传统的古老手法,用梅酱腌制桂花,保持着桂花纯天然的特色,引得城里人蜂拥而至。 梅浆盐津法,具体方法是将当天采摘的桂花装在竹箩里,用清水浸透,随即捞出,滤去水分,加入梅浆。次日捞出桂花,沥去渗出的水分,再加入一定梅浆和食盐,充分搅拌,及时用竹片压牢,这样加工的桂花可长期贮存而仍保持天然色、香、味。可以用来加工桂花酒、桂花糕、汤圆等。 据了解,这里花季生意好时,每家每天都能卖出20多斤梅酱桂花,而价格也有所上涨。 来源:厦门广播电视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