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山湖退田还湖工程昨天划上圆满句号,已经干涸50多年的尹山湖,中心地带再现2.13平方公里的湖面,在湖泊周边的绿化带和景观点的围绕下,让人赏心悦目。这一位于苏州古城东南面、吴中经济开发区郭巷街道境内的湖泊,已成为苏州城市中又一难得的生态绿洲。 提起尹山湖,许多人就会联想到这里曾经兴办的多处“五七”干校。其实,尹山湖历史十分悠久,它原名尹山淹,总面积约8500亩,其水系与独墅湖、金鸡湖相连。从湖底曾发现古井、古陶器、古街道等现象看,这里最早是陆地,后来才地陷成湖。 1945年,这里第一次被围垦成农田。1949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暴雨,摧毁了大堤,让尹山湖重新成为湖泊。1956年,尹山湖再次被围垦。此后,这里曾被用作吴县农场、劳改农场、吴县良种场,兴办“五七”干校已经是“文革”期间的事了。1971年,尹山湖东区还办起了光福农场,以后又在尹山湖内兴建了江南社会学院、苏州人民警察培训学校、苏州市工读学校。 旨在让这里加快融入中心城区,吴中区近年开始实施东部扩容工程,尹山湖还湖工程(确切地说是再造工程),就是这一扩容工程的组成部分。除还湖外,扩容工程还将在尹山湖一带建设集商贸、休闲、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尹山湖片区,规划居住人口7万人。 2006年,尹山湖还湖工程开始启动。这一工程在原尹山湖中央取土260万立方米,形成一个水面面积约2.13平方公里(3200亩)、湖岸线8公里长的新尹山湖。这个新尹山湖,让当年的“五七”干校成为一片水面。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在阳光的映照下,新尹山湖湛蓝而开阔的水面波光粼粼,显得神采奕奕。更让人们惊叹的是,新尹山湖边也有林地、木头栈道等景观,甚至还有堆叠出各种形状的天然石头,一副野趣。新尹山湖的点睛之笔是湖泊中“漂”起了一个生态小岛,作为鸟类栖息地。向来善于追逐优质生态环境的白鹭,已经开始将这里作为自己的栖息地。 一个以新尹山湖为核心、以滨水绿廊为轴心的开放型生态空间,已经在这里出现,古城的山水空间,开始在这里延续。 记忆中的尹山湖 小辰光全部是水面 回忆人:郭巷镇倪好婆 尹山湖在郭巷镇东面,我从小在郭巷镇长大,所以说起这个湖,我是再熟悉不过了。我小辰光,这里全部是水面,面积跟金鸡湖差不多。 那时候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我和小伙伴打发时间的办法就是到湖边看野景。尹山湖湖水蛮干净,天气好的时候,站在湖边可以望到对岸。湖面上还有不少捉鱼船和乘人船、运货船,顺风的时候,有些船会扯起篷,看起来蛮漂亮的。有时候,我们也会乘别人的船去湖里“白相”(玩)。尹山湖湖面阔,所以刮风的时候浪头蛮大,湖水经常要冲进船舱,那高度最起码有一两尺。 一到阴天、迷雾天,尹山湖就会一片白茫茫。有一次,我们一家去尹山湖南面的外婆家,就叫了只船摇过去,摇了一两个钟头才到。傍晚回家的时候,天气变了,尹山湖湖面起了雾,摇船的看不清方向,整个一夜天,船一直在湖心打转。当时我们心里急得一点办法也没有。幸亏第二天天亮迷雾散了,我们才回到了家。 后来尹山湖开始围垦,我们都到镇东面的青龙潭边去看。围垦过程动用了不少劳力,看起来场面很大。青龙潭是郭街河水流进尹山湖的口子,记得水抽干后那里抓到了不少鱼,其中多数是鳗鲡。从那以后,尹山湖就变成陆地了。 务农半年尹山湖 回忆人:一退休教师 原来从没听说过尹山湖,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一纸通知将我“派”到“五七干校”劳动,才与这块地方结了缘。当时先后来到这里的苏州城里的干部相当多,连我这个小学校的校长也没有“漏”过去。实际上,许多苏州人都是因为“五七干校”才知道尹山湖的。 说是湖,那时的尹山湖实际上找不到湖的踪影了。只是一块由堤坝围起来的田地,一条“中心河”贯穿南北。因为堤内的土地明显比外面的低,所以,中心湖的两端安着船闸,船要进出,都要通过船闸分级提水才能通过。记得有一次搭船去运农药,过一次闸,就要半个多小时,很不方便。 在五七干校,堆肥、种菜、收稻子也都经历了一个遍,只是锄地这样的重体力活,因为照顾我们这些女同志,所以没做过。尽管这样,这些农活对我们这些站讲台、坐办公室的人来讲还是有点吃不消。期间我重病了一场,干校卫生室应付不了了,只好将我送回城里。半年后,又是一纸通知,我就算从干校毕业了。 其实,这段辰光比干活更累的是每天从天天读开始的政治学习。更何况我还有一个读中学的儿子、一个读小学的女儿扔在家里。 最后一批学农的 回忆人:原市三中学生 1976年,我还在苏州市三中读书。那时的中学生,每学期都要安排个把月的学工、学农。市三中也在尹山湖建了一个小农场,地点在尹山湖偏南的地方,记得再往南就是市十中的小农场。 两排平房分别是男生女生宿舍,走出家门过过集体生活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蛮新鲜的。锄草、摘毛豆、捞水葫芦积肥,玩闹着就干了。最重的活便是挑粪,臭倒并不在意,只是将肩膀压得又红又肿。从田里摘回最新鲜的毛豆,用油一炒,这清甜到现在我还记得。收工后,还有精力跳到中心河里去摸螺蛳。当时做过的唯一一件与读书有关的事,就是用小平板仪画了一张农场地图。没想到我后来进入华师大地理系,地图课出去实习,还真用上了这知识。 尹山湖有多大,我说不清数字,不过倒是实实在在用脚量过。一天半夜,紧急集合的哨声响起,老师要我们打起背包,围着尹山湖急行军绕了一圈。 当时学农,也不是进了世外桃源。每天一早都要集中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碰到阴雨天,便在宿舍里分小组读《毛选》…… 记得是10月初的一天凌晨,紧急集合的哨声又响起了。这次要求我们打背包时将所有的东西都带上,急行军的目的地是苏州城。摸着黑一路急行,快到苏州城时,天才蒙蒙亮,依稀能看到苏化厂墙上新刷的大标语——粉碎“四人帮”。 从此,学生们终于重新拿起了书本,学校再没有送学生到那片小农场去了。 来源:名城苏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