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景区动态 >> 文章
浪漫七夕到古桥上牵手望星空
时间:2011/8/2 0:00来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相传,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桥,成了七夕佳节里一个浪漫的元素。
    江南水乡,河网密集,古桥众多。一座座矗立了千年的石桥上,不少都发生过让人动容的浪漫故事,有的流传千年为后人铭颂,有的没有流传下来,却依旧活在两个有情人的心中。
    有没有想过在七夕夜这个浪漫的夜晚,牵起心上人的手,漫步在斑驳美丽的古桥之上,一起仰望星空,看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
    周庄双桥
    月夜双桥人约黄昏
    周庄的双桥,不仅是周庄的标志,也是周庄的门户。她打开了周庄的大门,令周庄声名鹊起。
    双桥为什么这么出名呢? 1984年,著名画家陈逸飞来到周庄,看到双桥,以此为题创作了油画《故乡的回忆》,后来这幅画在美国展出时引起轰动,被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高价收藏,1984年哈默先生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将这幅油画送给了邓小平。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的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经新闻媒体宣传,周庄古镇声名鹊起。
    周庄双桥指位于周庄中心位置的世德和永安两桥,建于明代,两桥相连,样子很像古代的钥匙,又称钥匙桥。
    七夕的夜晚,来到双桥,席地而坐,打开啤酒罐,借着月色,借着映着双桥倒影的河水,借着一点点的醉意,看到远处树影里的恋人,又想起了古典佳句中的人约黄昏,青涩少年的酸涩恋情。
    木渎廊桥
    小木匠的深情守望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各具特色的桥是古镇一道靓丽的风景,全镇共有18座桥,有廊桥、单孔桥、多孔桥、亭子桥、拱形桥,成双作对的小双桥、姐妹桥,还有造型独特格调高雅的西施桥。
    廊桥本是一座普通石桥,附近有一望族冯家,家有一千金。上门提亲的富家公子年轻才俊,冯小姐一个都看不上,独独看上了每日里摇着小船经过,贫苦却善良的卖鱼郎。冯家老爷倒也开明,成全了这一段姻缘。于是冯小姐,跟着卖鱼郎住进了破茅屋。
    生活粗茶淡饭,冯家小姐虽不以为苦,但卖鱼郎心存愧疚。为此,卖鱼郎决定到外面闯荡,挣大钱去。
    卖鱼郎走后,冯小姐带着幼儿住回娘家,每日里站在南街河上那座小石桥上望夫归,一天要去好几回,不管刮风下雨,无论冬夏春秋。街邻都说,她痴了。
    冯家有个小木匠,爱慕小姐,心疼小姐,碍于身份却只能把这份念想深埋在心的深处。小姐上了石桥,他便在不远处默默守着。后来他突发奇想,在小石桥上建起了廊屋,好为小姐遮阳挡雨。小石桥,就变成了现在的廊桥。
    西湖断桥
    断不了的那一段情
断桥是西湖的情人桥。她不仅以景享誉天下,更以情驰名人间。这里是《白蛇传》中几段重要故事情节的发生地——在这里,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同舟归城,借伞定情;水漫金山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
    在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 ”这千回百转的爱情独白令人感慨万千!
    除此之外,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每当瑞雪初晴,如站在宝石山上眺望,桥的阳面已冰消雪化,所以向阳面望去,“雪残桥断”,而桥的阴面却还是白雪皑皑,故从阴面望去,“断桥不断”。
    七夕情人节来到断桥边,没有断桥残雪的独特美景,但环顾西湖周围,山青水绿,远处保俶塔亭亭玉立,近处西湖碧波荡漾,荷花摇曳,牵手在这断桥之上,一对对情侣悠闲而过,体验着白娘子和许仙曾经的浪漫爱情。
    外白渡桥
    大上海的爱情地标
    外白渡桥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现代爱情故事的标志地。看过《情深深雨濛濛》《新上海滩》等影视剧,那肯定认得出这座桥。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很多以上海滩为背景的影视剧首选的取景地点。
    十里洋场时期的上海,外白渡就是时尚男女恋爱的地方,吹江风,看霓虹,爱情故事沿河而生,顺水漂过,到外白渡终结。外白渡桥似乎成了爱情的隐喻。
    穿过106.7米的外白渡桥,隔开的是苏州河与黄浦江,桥的北面是爱情,而走过桥面则是绝情。就像《情深深雨濛濛》中依萍和书桓的第一次约会发生在外白渡桥上,而当依萍绝望地从桥上跳下时,浪漫就转成了感伤;就像《新上海滩》里的冯程程,因为婚戒被退还伤心欲绝,来到外白渡桥回想过去,寻找往昔的甜蜜感觉;就像《半生缘》里顾曼桢满怀心事行走在街头,最后驻足外白渡桥,一怀愁绪就像桥下的浪花,两个只有半生缘分的人,在这座沉默无语的铁桥注视下纠缠……
    相识相遇,生离死别,唯有这座造型与众不同的铁桥,一如既往安静地伫立,一如跨越塞纳河的桥梁一样充满浪漫气质。
    二十四桥
    美人月夜吹箫桥畔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的这首诗让二十四桥名垂千古,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
    《扬州鼓吹词》说:“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据说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周围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是文人欢聚,歌妓吟唱之地。唐代时有二十四歌女,一个个姿容媚艳,体态轻盈,曾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
    在扬州这个江南烟花之地,二十四桥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象征。
    二十四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沿阶拾级而下,桥旁即为吹箫亭,亭临水边桥畔,小巧别致,亭前有平台,围以石座,若在月明之夜,清辉笼罩,波涵月影,画舫拍波,有数十歌女。淡妆素裹,在台上吹箫弄笛,婉转悠扬,天上的月华,船内的灯影,水面的波光融在一起,使人觉得好像在银河中前行。
    清名桥
    你在舟中游我在水边留
    歌曲《古运河之恋》写道:“古运河水流,清名桥上走。你在舟中游,我在水边留;美丽的好姑娘,是否向我在招手? ”便描写了一段发生在无锡古运河畔的动人爱情故事。
    清名桥,原叫清宁桥,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南门外的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飞架运河两岸。在清名桥南侧是伯渎河,流经梅村至常熟。整座桥造型匀称,稳固雄伟,是无锡古运河上最著名的景点。
    2009年,古运河“水上游”开放,水廊堂里悠悠的水,悠悠的船,花格木窗的运河人家,向我们展示了它清丽动人的丰姿,给古老的清名桥披上了一层如梦似幻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