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景区动态 >> 文章
采茶当农民
时间:2011/4/19 0:00来源:

      这些日子,西山炒茶、卖茶人群中出现了不少年轻人的身影。以往,普通茶农一次能卖出十斤八斤茶叶,就是远近闻名的能人,而这些年轻人却更牛气,一个电话几十斤茶叶就有了着落。黄雁萍她去年还在上海一家企业拿着高薪,今年却回到老家忙起了碧螺春的生意。

    年轻人回乡当茶农,让业内人士欣喜不已。一位茶叶合作社的负责人说,“碧螺春二代”回乡,对茶农进一步拓展销路,扩大碧螺春的影响力,增加碧螺春的附加值,无疑注入了新的推动力。

    有朋友约好了从上海过来,吃农家饭,再买些茶叶。趁客人还没到,她背起竹篓上山。这时节,茶叶疯长,不及时采摘,就卖不了好价钱了。

    她从茶园回到家中。这时,来的朋友已经落座,她又当起了服务员,给客人端茶上菜。乘着客人喝茶休息的间隙,黄雁萍胡乱刨了几口饭。等客人带着十多斤茶叶走后,黄志锋开始升火炒茶。采下的茶叶时间长了容易变红,炒出来品相就差了。黄雁萍收拾完碗筷又上山采茶。天快黑了,院子里已有不少乡邻拿着一包包茶叶在等候,黄雁萍顾不上吃饭,赶紧过秤收茶。

    去年,她辞掉上海一家高新企业的工作,辞别都市和高薪,回到老家。

    回乡,理由很简单──“老爸这一代的人,种茶是好手,但在市场销售上,还是小学生。”这番话,父亲黄志锋听得连连点头。

    曾经的烦恼,在女儿看来却显得游刃有余。黄雁萍告诉记者,今年是她辞职回乡的碧螺春生活“第一季”,“自摘碧螺春后,平均每三天就有一拨上海客人过来。 ”客人来后,吃农家乐、逛茶园、买茶叶,一条龙服务。上海来客,除了黄雁萍往日结识的朋友,更有她在网络上的营销。 “物美价廉,一传十十传百呗。 ”黄雁萍说。

    “这些年轻人都是带着一腔热血回来的,绝非一时头脑发热。他们都受过正规高等教育,在外面闯荡了一段时间,对营销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

      对于年轻人回归传统产业,政府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据金庭镇经管办主任介绍,每年当地政府都会举办碧螺春节以及茶文化节,努力扩大碧螺春的影响力。农林部门在技术上予以大力支持的同时,税收上也实行全额退税。苏州工商局吴中分局监督管理科的郑志光认为,目前碧螺春产业的规模还不够大,附加值相对较小,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需要更多知识青年的加入。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年轻人的回乡已经开了一个好头。

 

 

来源:金庭镇

网站编辑:赵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