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景区动态 >> 文章
四大“特色文化”做亮临湖
时间:2010/11/30 0:00来源:

  苏州旅游推荐:一直以来,很多人把临湖视为“文化贫瘠区”——没有重大的历史文化背景,没有出现过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名人。甚至认为这块区域欠缺文化底蕴,缺乏文化与经济互动的根基。然而临湖到底有没有可以发掘传承的历史文化?站在当代的视角,怎么看待临湖的文化底蕴,如何在临湖这座田园新城建设发展过程中,对文化资源积极而合理地加以利用?近年来,一直在文化领域无声无息的临湖镇,一下子涌现出了毛衫文化、农耕文化、湖鲜文化、温泉文化等众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文化路径,推动着临湖这座太湖之滨的新镇向具有浓厚田园文化的现代新城快速转型。


  心灵手巧、贴心关爱
  特色毛衫文化“落地”


  在临湖,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临湖三件宝,湖鲜、温泉、羊毛衫”。其中羊毛衫在临湖可谓历史悠久。


  临湖前身之一渡村,是中国大陆发展羊毛衫产业最早的乡镇。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渡村作为上海国有大羊毛衫企业的合作伙伴,渡村羊毛衫产业便与上海同步发展,渡村毛衫当时借助大上海这个舞台畅销国内市场,渡村也成为了中国著名的羊毛衫之乡。现在,临湖镇规模较大的羊毛衫企业,都长期为数十个国际知名品牌做代工。现在世界最高端的羊毛衫市场,不管在欧美还是在日本你能看到的国际一线品牌,基本都是MADE IN 临湖。


  将临湖的毛衫文化展示给世人,今年临湖镇获得了江苏羊毛衫名镇的称号,推出了羊毛衫特色街区、建立了毛衫品牌展示馆,同时还持续开展了系列毛衫品牌营销活动,将特色毛衫文化落地推广。


  2009年,临湖投资六千万规划建造了全长1公里的临湖羊毛衫特色街区,建起标准门店408间,羊毛衫专营店百余家,星斯伊、惠尔利斯、万丽等众多临湖羊毛衫实力品牌在这里汇聚,将临湖人心灵手巧,贴心关爱的毛衫文化集中展示。同时,临湖还引导毛衫品牌走出临湖,主动对外展示,在位于相城区的太平羽绒城规划设计了高端展示厅,为临湖毛衫的优秀品牌搭建了形象和销售平台。


  此外,由政府牵头,联合掌握最顶级生产工艺的羊毛衫企业,共同组建集团公司,注册公共品牌,进行文化的整体营销,打造一个源自临湖的世界高端羊绒衫品牌雪马仕,将实现临湖羊毛衫文化的再次突破。


  天人合一、注重生态
  搭建农耕文化景观系统


  2006年9月,临湖镇由原渡村和浦庄两镇合并而成,面积54.7平方公里的临湖,两面都濒临太湖,临湖的最大资源之一就是农业。临湖镇顺势而为,结合现代生活回归自然的潮流,围绕生产、品尝、采摘、体验、科普的全过程,整合推出了一大批优质的农业资源,形成了临湖特有的农耕文化特色。


  被誉为全国现代农业典范的未来农林大世界是临湖最早的农耕文化展示地,园内建有以“生态旅游、趣味互动”为主题的项目30多个,使现代农业科技展示更好地与农业休闲观光结合起来,及具观赏性、参与性、科普性、趣味性,成为人们亲近山水、回归自然的生态乐园。


  临湖规划了整个太湖区域最具规模的万亩鱼米之乡,万亩农田将被分为观光农业区、生态农业区、农业示范区、有机农业区以及养殖区等几个部分,项目利用村民自种的粮、油、菜地,建立粮油生产示范区,吸引都市人欣赏田园风光。同时通过统一规划、区域内同种作物片植,形成整体的景观效果,管理便利,便于农业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


  特色独具的人民公社生态园,公园占地138亩,里面建有上塑红五星的大礼堂、农舍、会议室、猪厩、牛棚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常见的建筑,还有粮田、菜田、鱼塘等,猪厩养着猪。当年的画像、宣传画、大字报、标语等和从当地农民家收集的水车、钉耙、犁等农具构成了“火红的岁月”。游客通过这一主题公园,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人民公社时代赚工分、吃大锅饭的生活劳作场景。


  让市民成为“都市农夫”的苏越生态园,使人在自然中劳作,体会那种最原始的生产劳动的乐趣,消除工作和烦恼,从而达到“忘我”减压的境界。并尽情享受播种和收获的快乐。


  通过这些传承和创新了吴地农耕文化的载体,临湖搭建起了一个可耕、可游、可品、可赏的农业景观系统,并和生态景观、旅游景观等交相共融,成为了临湖农耕文化的一大亮点。


  自然鲜活、爱渔护渔
  湖鲜文化成新载体


  太湖之畔,自古以来渔业发达,临湖也形成了善于养殖、爱渔、护渔的深厚渔业传统。


  全国唯一的万亩现代淡水渔业实验区和太湖蟹养殖基地,不但全面实施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加快渔业的技术创新的步伐和渔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而且成为了苏州市渔业科技教育的基地之一。在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临湖支持上岸的渔民建成了江南湖鲜第一村“太湖生态渔村”和全国第一座渔民自建的渔文化博物馆。而在沿太湖的区域,还正在建设全长2.5公里,总投资约3千万人民币的渔文化长廊,其目的在于挖掘太湖渔文化及人文环境,将以中国历代各地渔文化为主题,设想提供给游客穿梭、观光等,毗邻搭建一些草棚、木屋、亭台楼阁等,在此可品茗、下棋、观景、赏月、纳凉。这些渔文化的载体将为在现代文化冲刷下的,勤劳勇敢的渔家人留下了一笔笔与渔文化有关的珍贵财富。


  奢华珍贵、品味生活
  温泉文化成度假新品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对于养生休闲的需求越来越实现了井喷效应。在临湖,得天独厚拥有环太湖板块可开发的地热井中的26处。临湖温泉出水温度达到68℃,日出水量近800吨。不仅如此,喷薄而出的温泉中含有两种罕见的矿物元素,有益于人体健康。


  拥有如此优质的温泉资源,在新一轮全镇发展规划中,临湖锁定了温泉产业,也正在塑造临湖特色的高端温泉文化。一个五星级的温泉会所即将落成,温泉会所占地五十多亩,总建筑面积七千多平方米,拥有室内、室外汤池,以及沙疗、盐浴等康体项目,将为长三角的高端人士提供休闲养生的乐趣。


  此外,临湖境内共有26处温泉眼,在首个温泉会所的基础上,当地还逐步引进其他档次的温泉酒店,发展温泉产业链,让临湖成为环太湖地区的一座温泉小城,也成为以温泉度假为主的滨湖新城副中心。


  结语: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色文化是区域产业集群建设形成的前提。只有当这种特色文化和产业集群互相推动,临湖的经济、文化效益才可以发挥到最大,临湖也就获得了持久发展的动力。以培育特色文化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的抓手,通过集中展示、立体重现、恢复与弘扬等方式传承临湖的田园文化,使人们走进临湖,就如同走进了一座田园之城,又可以感受到由毛衫文化、农耕文化、湖鲜文化、温泉文化与现代产业文化交相辉映的现代田园繁华图的风采。

  来源:姑苏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