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天池山位于苏州西部山脉中部,有“恍如隔世”的幽雅环境。一些自然景观,如天池、莲花峰等,皆有佛教色彩。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游天池山时,御笔称之为“莲界云岑”。为了挖掘弘扬天池山悠久的生态文化、佛教文化。最近,天池山风景区管理人员依照古籍对天池山古迹的记载,对天池山进行了一次认真勘察。在勘察中,惊人地发现:在天池山山腰的“天池”上方和“天门嵝”之西,一座南北走向的山岭之巅,有一块巨大的石质山体,其形其状其貌,宛如一尊惟妙惟肖的天然卧佛。
这尊天然山体卧佛。长约百余米,高约五十余米。呈东西朝向仰天坦卧状。姿势挺拔魁伟。其枕东而卧的头部,天庭饱满,闭目垂帘,鼻隆高崇,表情似抿嘴含笑,形态十分逼真。头部以下的纵横状自然石纹,似卧佛身披袈裟。最妙的是,在卧佛腰部位置,有一馒头形山石,恰如微凸的肚脐眼。
有关人士认为:天然山体卧佛的惊现,使天池山“山既是佛,佛既是山”的天然佛国景象,得以完整自然勾联。原“天池”、“莲花峰”景观,均与释迦牟尼出生传说有关。根据佛教,释迦牟尼由母亲腋下而生,其母产后沐浴之池,称为“天池”。而释迦牟尼出生后即行七步,步步生莲。因此,佛教以“莲界”自喻。在天池山,有佛教色彩的古迹记载,还有:莲子峰、莲花池、莲叶池,礼佛坪等。佛教称释迦牟尼逝世,为“圆寂”。
现在,天池山惊现天然山体卧佛,就使天池山富于佛教色彩的自然景观,形成从佛祖诞生至圆寂的完整勾联。天池山有“寂鉴寺”(为佛教“寂灭鉴戒”语),其寺名是否早就隐有鉴证佛祖圆寂之含意?
有关人士还观察到:在天池山南面,有白象湾。白象,是佛教中普贤菩萨的坐骑。而在天池山之北的阳山,有文殊岩。文殊即文殊菩萨(寺庙中,一般塑三尊大佛,左供文殊,中供释迦佛祖,右供普贤,合称“华严三圣”)。从地形上看,天池山在白象湾与阳山的居中,应是释迦佛祖的位置。因此,天池山惊现天然山体卧佛,应非蹊跷。
在我国,目前发现状如卧佛的天然山貌景观,共有两处:一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四川乐山大佛发现天然山脉卧佛;二是在2000年,山西五台山发现天然仰天大佛。但从图片上看,四川乐山天然山脉卧佛与五台山天然仰天大佛,其形似程度,均不如天池山天然山体卧佛。且前两处只能远视。而天池山天然山体卧佛,只需站在相距仅几十米的天门嵝山腰,即可瞻仰。
目前,天池山风景区管理人员已将发现“天然山体卧佛”这一自然奇观,向有关部门上报。同时,准备恢复建造“礼佛坪”、“莲叶池”等古迹,以做好对“天然山体卧佛”自然奇观景点的开发工作。
来源:吴中旅发公司
编辑:王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