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800多万元,历时两年多,坐落于东山中部山坞的“国宝”紫金庵抢救修缮工程日前竣工。为更好地保护庵内古罗汉塑像,景区外扩了16亩地,开辟了游客专用通道,同时,增加加温湿度检测设施,拟控制进罗汉殿的参观人数。
紫金庵罗汉塑像为“天下罗汉两堂半”之一堂,与甪直保圣寺、杭州灵隐寺的罗汉像齐名,堪称我国雕塑艺术之精华。后两者的罗汉像都因年代久远而散失不齐,唯独紫金庵内的罗汉像保存完整。2006年,紫金庵罗汉塑像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介绍,紫金庵创建于梁陈,唐贞元年间废后复建,唐玄宗时修复殿宇,装金佛像,宋、元、明三朝屡建屡毁。清乾隆十一年,主持僧道宏创建罗汉堂正殿、净因堂,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前庵后宅”小型佛教建筑群,一直保存至今。由于年久失修,以木结构为主的净因堂遭到了大量白蚁蛀蚀,东边的山墙已经严重倾斜开裂,成了随时都有可能坍塌的危房。
景区负责人朱军告诉记者,净因堂厅柱用材全是楠木,俗称“楠木厅”,从建造以后没有重修过的痕迹。厅内当心间脊檀正中有精致的彩绘,依稀可见匀称工整的锦袱图案,是典型清朝苏式彩绘风格,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朱军说,净因堂东北墙紧靠山体,山水大的时候,直接能冲到墙上,久而久之,湿气郁结在墙体周围,散发不开,容易滋生白蚁,导致木构件霉烂。2008年,紫金庵景区开始对净因堂实施抢救性修复,在不增添新构件的前提下,将蛀空的柱子和椽子逐根替换。
“山中幽绝处,当以此居先”紫金庵以幽静、小巧而闻名于世,然而,随着环太湖旅游的快速发展,占地面积只有5亩的紫金庵景区,在游客接待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此外,景区规模过小,也不利于对罗汉塑像的保护。朱军说,一旦大量游客同时拥进罗汉殿,温度、湿度、振动、二氧化碳浓度都会发生变化,有可能对彩塑造成损害。因此,文保专家建议单次进入罗汉殿人数不超过15人,全天不超过480人。
为此,景区修复净因堂后,还对正殿外围环境进行了整治,使整个景区外扩16亩、占地面积扩大了5倍。整治后的紫金庵景区将售票处、检票处、卖品部等服务类建筑外移,限定了入口与出口空间,开辟了游客游览专用通道,并增加古树、池塘等景观小品。朱军说,景区扩大后,可以适当分流游客,同时,景区还将控制游客参观数量,以减少对文物的损害。
来源:吴中旅发公司
编辑:王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