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纷纭的天池山秘洞成因之谜还未最终解密,景区南部山崖最近又发现了17个大大小小的山洞。看了昨天商报报道的《第四纪冰川曾覆盖苏州大地》一文,天池山景区负责人任少春觉得,这些山洞和天池山上其他一些地貌,也可能也是冰川留下的杰作!
这些洞分布在天池山景区新拓展的南天门和天灯嵝区域。任少春说,鉴于景区原有的旅游资源已趋于饱和,去年12月起,他们开始向外围的南天门和天灯嵝区域拓展。尽管这些地方有丰富的奇石文化和历史人文,但长年以来一直无人踏及,荆棘丛生,连上山的路都没有。没想到的是,随着工程的推进,最近半年时间里,17个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山洞露出真容。
在任少春的带领下,记者拾级上山,果然见到了许多洞穴。这些山洞形状各异,大小也各不相同,山洞内外的石头都是花岗岩。因为刚清理出来不久,这些洞还没有取名。
其中半山腰里有一个较大的洞穴,站在洞口便能感到凉风阵阵。任少春介绍,下雨之后站在这个洞口,能清晰地听到里面有滴水和水流的声音。当地老人说,小时候上山砍柴曾钻过这个洞,那时候山上的枯树、野草全被清理干净做柴火,所以洞里没有被泥沙树叶填埋,人可以走进去40多米深呢。现在景区派人清理了部分山石、泥沙、衰草、枯叶,但想要进去,还得继续清理。
另一个较大的洞穴位于天池山山顶南端,门口横着一块巨石,成年人蹲着身子可以走进去。里面是个"两室户",洞里怪石嶙峋,中间近乎垂直的一块巨石,就是分隔两个"房间"的"墙壁"。令人称奇的是,从西侧的"房间"进去,可以站直了从不远处另一个洞口出来。东侧的"房间"空间不大,还需要进一步清理。
从天池山历史文献来看,这些洞穴早在数百上千年前曾"派过用场"。任少春说,天池山寂鉴寺为支遁禅师所创,距今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上的寂鉴寺香火鼎盛,僧众很多,资料便记载了寺内僧人经常在南天门山石间习武打坐,诵经坐禅。有些规模较大的洞穴,正是天然的适合僧众坐禅修行的石室。
只是,天池山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洞?和山腰的天池密洞有没有关系?任少春说,山上新发现的这些洞看得出都是天然形成的,巨石与巨石相互倚靠,缝隙之间成为洞穴,肯定不是人工形成的。但天池秘洞入口一段肯定是人工搭建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山上的洞穴和天池秘洞应该没有直接联系。当然,天池秘洞深处是什么,至今还是一个谜,说不定和山上某个洞就是通的。看了商报关于第四纪冰川的报道,任少春的思路豁然开朗,他觉得,这些山洞,应该也是冰川作用于花岗石、导致石块滚动、叠压形成的。
不光山洞,天池山那些或单峰矗立、或危如累卵、或形似乱石阵的石头,也给人一种被重物冲刷、挤压过的感觉,否则不可能那么光滑。任少春认为,这重物也可能是冰川。
此外,花岗岩上圆整的钵盂泉等洞穴,也可能是冰川融化时,坚硬寒冷的冰水旋涡反复打磨而形成的冰臼。
当然,任少春的判断是否正确,还有待专家论证。
来源:城市商报
编辑:王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