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午后,坐在太湖边的茶餐厅里,泡上一杯碧螺春,尝尝太湖水产品,吹吹清爽的湖风,这一刻,让多少游客沉醉!在享受太湖的清新秀美之时,游客们也许不知道,在这背后吴中区为环保优先、生态文明作出了无数的努力甚至牺牲,超标排放企业一律叫停,该关的采石宕口一律关闭,投入再大也要建一流的生态湿地……生态文明让山水苏州魅力彰显。目前,吴中区已荣获国家生态示范区称号,全区有4个镇获得了全国环境优美镇称号,2个镇通过了省级调研。 牺牲眼前利益也要环保先行吴中区辖太湖五分之三水面,拥有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是长三角地区首屈一指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如何保护和发展?作为吴中区的“当家人”,区委书记金海龙说:“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青山。要像抓经济发展那样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在这样的要求下,近年来,吴中区为保护碧水青山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太湖是几千万人的母亲湖,太湖水更是苏州人的生命之水。守着五分之三的水面,吴中区倾力而为太湖的治理保护工作。——1999年12月31日零时,所有超标排放的污染企业一律关停,沿太湖地区关闭了所有不合格企业。——2002年以来,关闭采石宕口,投资6400多万元,采用生物防护技术,对采石山体进行综合整治,整治复绿面积87万平方米。——2003年起,在环太湖地区大量建设生态湿地,进一步保护水资源。投资2亿元的太湖公园成为市民的亲水好去处。——2008年,24700余亩西太湖网围养殖全部清除,458户养殖户得到妥善安置。不仅如此,为了尽可能“不让一滴污水流进太湖”,吴中人想尽办法,在太湖边,路修到哪儿,污水管网就铺到哪儿。目前,太湖边已建成的集中污水处理厂有19座,日处理能力将达25万吨,铺设污水管网600多公里,总投资20多亿元;到2010年,吴中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将达90%以上,中心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与此同时,“绿色吴中”建设步伐加快。累计新增绿地、林地5.5万亩,建成环太湖生态景观防护林带3000亩、湿地保护带2000亩,沿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在保护太湖水的同时,吴中区积极践行“节能减排”,甚至不惜牺牲部分利益。2007年6月,金庭镇最后一个采石宕口关闭,10只烟囱全部拆除,每年可减少粉尘排放4000吨、二氧化硫排放1500吨。尽管开山采石曾经是金庭镇的支柱产业,但是面对环境保护,关闭宕口、推倒烟囱毫不犹豫。吴中区较早实行禁止新上污染项目。据该区有关部门的统计,吴中区近年来先后关闭17家化工企业,降低各种能源消耗约2万吨标准煤。近两年拒批重污染项目达133个,减少COD排放量2000吨左右、SO2排放量1300吨左右。2007年全区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4.7%。此外,全区有25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95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三洋能源(苏州)有限公司获得了省级环境友好企业称号。7家企业参加了市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评审,江远热电、久王多铵盐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3家企业被列为试点单位。 “高端转型”让产业既增活力又添后劲 在新一轮的发展壮大中,吴中区如何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共同繁荣?他们的选择是,推动经济结构实现“高端转型”。为此,吴中区将招商重点锁定高科技、环保型产业。这样的目标很快有了成果:2006年10月,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落户吴中区,该公司是国内首家以组合化学技术和现代药物化学为核心的新药研发企业,将成为亚洲最大的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2007年10月,全球排名第二的世界级光伏企业塞维LDK落户吴中区,注册资金3亿美元,总投资达10亿美元;2007年11月,全球领先的制药和健康保健品公司美国惠氏公司增资6000万美元,用于扩大该厂消费保健药物(非处方药)的生产能力。全球运输行业领军企业、世界500强马士基物流以及杭氏物流、宇航物流等大型物流企业相继签约落户,吴中区服务外包加速启动,成功引进中国高低压电器检测实验室项目,全区的国家级检测中心增加到4个。吴中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吴中区目前已经形成以省级吴中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以生物医药、电子资讯、精密机械、新型建材、现代家电等五大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及其配套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2008年1月8日,太湖文化论坛奠基仪式在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举行,总投资达36亿元人民币的太湖文化论坛将成为继博鳌亚洲经济论坛之后,规模最大的高端文化论坛,也是我国文化领域创立的首个自主论坛品牌。这一项目也将为太湖旅游服务业的腾飞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生态文明也能富民便民吴中的山山水水,不仅赋予了当地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还使当地的农民从“生态文明”中实现了增收致富。吴中区鱼米茶果富饶,是名副其实的江南“鱼米之乡”和“花果之乡”,柑橘、枇杷、杨梅、茶叶等应有尽有。围绕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外向农业,吴中区力推碧螺春茶、太湖蟹、生态鸡、藏书羊、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等“六个一”工程。同时,建成了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把传统农业技术精华与现代先进农业高新技术相结合,优化自然资源,提升产品科技含量,鼓励农民进行产业经营与股份合作,将农产品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据吴中区委农办统计,依托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目前吴中区已建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84家,股本金总额16.3亿元,农民现金入股2.3亿元,受益农民24.2万人,占全区农民总数的60.5%。山林丰翠、茶园漫坡、村舍院落、农田碧野,行走在整洁的乡间小路上,色彩鲜艳的特色瓜果随时可以采摘、品尝,真正体验“山水清,田园情”的农家美好生活。这是吴中区旺山新农村建设的生动景象。其实,这样的“生态新农村”在东山、金庭处处可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近年来,吴中区不断改善农村生态,建设秀美新农村,全面实施了以“六清六建”和“三清一绿”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几年来,吴中区累计完成疏浚整治河道185条129.3公里,拆除坝埂113处,拆坝建桥11处。按照户收集、村清运(填埋)、区处理要求,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全覆盖。全区完成新建镇(区、街道)垃圾压缩中转站9座,新建村级垃圾中转站90座,新增垃圾箱1253只、垃圾桶4060只,新建水冲式公厕97座,取缔露天粪坑7275只。围绕“绿色家园、绿色河道、绿色村庄”建设,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引导农民搞好庭园绿化美化;搞好农田林网建设和道路绿化,争取做到有路就有树木,有圩就有绿化。实行农村村庄、河道、公路主干道“三位一体”的长效保洁管理模式,全区现有农村村庄保洁员2239名、河道保洁员777名、公路保洁员356名。通过综合整治,吴中区内大多数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一批新农村示范村被评为省“文明村”、“卫生村”、“生态村”和“村庄建设整治示范村”,甪直、木渎、东山、金庭成为全国环境优美镇。 来源:苏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