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展厅中,相信大家不会错过伊特鲁里亚人精美又器型多样的陶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在展厅第一部分的一件人面克雷特皿呢?在细细观看下,会不会产生一些疑问,展厅里的克雷特皿不止这一件,那它与别的克雷特皿又有什么独特的不同之处呢?在他的形状方面有什么特点?伊特鲁里亚人使用它来做什么呢?这一件上面的纹样又隐藏着什么奥秘呢?这一期,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答案。
细心的观众看展签的时候会发现展签的英文名称上有一个‘VOLUTE’,这个词在英文里的原本意思是“蜗壳状”和“涡旋型”,正是这个词隐藏着这件器物器型的奥秘。我们可以看到这件器物的瓶口处有两个很大的“耳朵”,陶工首先会做出两个侧面的涡旋型作为装饰盘,再用长而薄的陶土做把手,在把手和瓶身主体连接处做出一个分叉的U型,这是典型的涡旋状克雷特皿的样式,每一个手柄都是独一无二的。
大家知道吗?除了涡旋型,克雷特皿还有一些其他的器型。花萼型 (CALYX) 是克雷特皿这种器型中最大的表现形式,如同一个大型花萼,通常在主体下部有两个坚固而上翘的把手;钟型 (BELL) 克雷特皿大约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它有较为直的腔体造型和喇叭状的瓶口,使它整体看上去像一口倒置的钟,并由此得名。它的两个把手位于瓶口下方,整个瓶身的肩部;圆柱型 (COLOMN) 克雷特皿腔体较大,把手是圆柱状的,从肩部一直连接到微微外翻的瓶口。
知晓了器物名称的由来、工艺方法和器型特点,让我们在今后的博物馆观展中能有更本质的理解和判断。
如果我们细心留意,其实蜗壳状的装饰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出现。西式的建筑门口的柱子顶端,就有类似的形状。当它作为柱子的装饰时,朝下相向内扣像一本半摊开的卷轴,这是古希腊爱奥尼亚柱式的经典表达形式。它和多立克柱式、柯林斯柱式并称为古希腊三大经典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特点是纤细秀美又高贵优雅,被广泛运用于古希腊的建筑之中,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古希腊阿尔忒弥斯神庙,就是经典的爱奥尼亚元素的建筑。
现在我们把目光集中到这件克雷特皿的瓶身,大家仔细观察,我们看到瓶身画面中央的这个建筑。用于表现它的立柱的线条虽然被简化,但通过我们观察它的形状,也能发现它是典型的古希腊爱奥尼亚柱式。这个尖顶小建筑是Naiskos,意为小神庙,在古希腊艺术中非常常见。既暗示了其宗教背景,也表明了和希腊的丧葬文化有关。
我们看小神庙中间的男性,中间的墓主人牵着马,表明他生前很有可能是一名士兵,或者是作为轻装扈从参加过伊特鲁里亚氏族首领之间的斗争。在克雷特皿这样的随葬器上,墓主人经常会选择生前代表自己的元素来组成自己生命中的最后画面。就像学者离不开书卷,爱好表演的人离不开他的戏剧面具,我们推测,这位墓主人也许以自己的从军生活而感到自豪,这匹马也许是他在从军生涯中友好忠诚的伙伴。
我们把目光稍稍拉远,整体看这个瓶身画面,小神庙旁边的两位青年女性和青年男性拿着祭品朝向小神庙,意为送葬。事实上,墓室中的图像不是纯艺术作品,而是丧葬活动的产物,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逻辑,述说着对生命去向的关怀和期望。这与我国汉代之后的墓葬壁画风格类似,天马行空玄想式的内容几近消失,靠近现实世界的夫妇宴饮和仪仗队列成了新的主题。这个场面中突出墓主人的形象还带有灵位的意味,表现了墓主人对冥界生活依然保持生前水准的期待。
那么,在古希腊人和伊特鲁里亚人的宴饮活动里,克雷特皿又扮演者怎样重要的角色呢?
古希腊时,座谈会是饭后举行的宴会的一部分,是男性贵族精心设计的社交聚会,他们一起交谈饮酒时伴随着音乐、舞蹈、独奏会。他们可以在一个可容纳七到十五张带垫子和矮桌的沙发的房间里,放松地斜倚在沙发上。公元前 6 世纪后期,已经有一套既定的座谈会用器皿,在举行座谈会的房间的中央会放置一个大的克雷特皿,用水和酒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达到由司仪确定的酒精强度。因为在古希腊人看来,喝未稀释的葡萄酒是严重的失礼,饮这样的酒则会被视为酒鬼和缺乏节制的人。他们认为,酒与水1:3的混合比例最适合长时间交谈,1:2 的比例适合玩乐,而 1:1 只适合狂欢。这种混合好的酒,通常由侍者奉给与会者们,他们先从克雷特皿中舀起调制好的葡萄酒装满水罐,然后倒入每个参与者的杯子中。
他们交谈的通常是特定的话题,就像在柏拉图的《会饮篇》中描述的那样,一些人朗诵诗歌或演奏音乐。这样的座谈会是传播传统价值观的中心,他们也讨论哲学、爱情和性别差异,是一个让他们从日常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活动。在伊特鲁里亚世界中,如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一样,在宴会和座谈会中也少不了打扮精致的女性身影。妇女被允许在宴会上与男人一起喝酒和躺下。一些伊特鲁里亚妇女甚至被认为是“专业饮酒者”。此外,除了精美的装饰品外,伊特鲁里亚妇女经常与饮酒和宴会用具一起下葬,这也间接表明她们参与了这些活动。在伊特鲁里亚的绘画艺术中,描绘了男人和女人一起喝酒,躺在同一个垫子上。在壁画中也有描绘了一个男人和女人在宴会的背景下闲逛,这是与性别化极大的古希腊最大的不同之处。
展览时间:2022年8月30日-2023年1月29日
展览地点:吴文化博物馆一楼第二展厅
撰稿:钱邹与合 统筹:吴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