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资讯 >> 文章
国家级名单公示!吴中1人入选!
时间:2024/2/26 16:00来源:吴中太湖文旅

  2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吴中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马惠娟入选!


  01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缂丝,又名刻丝,源于汉魏时期的“缂毛”技艺,唐代时被运用于丝织物,宋代起逐渐从实用品转向观赏品生产,南宋以来,缂丝工艺扎根于江南,延续至今,并在苏州市区及周边的东渚、光福、陆慕等地广为流传。

  缂丝织造技艺主要体现在“通经断纬”,以小梭子将五彩丝线逐色缂织,轮廓色阶变换独特,“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有勾、掼、戗、结等基本技巧。2009年,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马惠娟(1953年—),女,苏州缂丝织造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早期工作于吴县缂丝总厂,师承沈根娣、陈阿多、徐祥山,八九十年代成为吴县缂丝总厂研究室负责人,退休后成立马惠娟缂丝研究所,继续从事缂丝制作、传承与研究。

  ◆其擅长缂丝长短戗、参合戗等技法,作品风格细腻,表现色彩、景物层次丰富,代表作有仿《莲塘乳鸭图》《虎啸图》《泼墨乌龙》《乐山乐水》《寒月孤雁》等。

  2022年9月-2023年2月,吴文化博物馆携手马惠娟大师举办了“匠艺”系列特展“拂梭千年—苏州缂丝精品展”,共展出马惠娟、肖锋母子的缂丝作品24件/套作品,呈现了缂丝“织中圣品”的精细与雅致。

 

  02

  吴中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截至目前,吴中区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人,其中在世6人。

  ◆薛福鑫

  (1928-2016年),男,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6月,国家级第一批)。师从薛鸿兴学习古建筑瓦工、泥塑、砖雕,擅长砖雕、泥塑工艺,精通各式雕刻题材,能在金砖(青砖)上雕出秀丽清新、细致生动的图案,拥有双手绘龙的绝技。其代表作有网师园藻耀高翔砖雕门楼、拙政园远香堂立式麒麟泥塑等。

  ◆陆耀祖 

  (1949年—),男,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6月,国家级第一批)。七十年代起,陆续承担虎丘盆景院、北塔公园一期工程、寒山寺复修等古建筑修复项目,负责美国“兰苏园”、法国“湖心亭”等建造任务,向国际友人呈现了高超的中国古典木作工艺。此外主持编写古建筑工人技术鉴定规范,提升了古建筑工人的整体技术能力。

  ◆ 宋水官

  (1946年—),男,光福核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5月,国家级第三批)。1967年进入舟山雕刻厂,从业五十余年,致力于舟山核雕的传承与发扬。其擅长罗汉像和吉祥图案,雕工细巧精致,栩栩如生,代表作有《十八大罗汉》《龙腾奥运》《后继有人》《苏州园林》等,其中《乘风破浪》荣获中国民间文艺 “山花奖”。

   ◆姚建萍

  (1967年—),女,苏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5月,国家级第三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从事苏绣事业30余年,四度夺得民间工艺最高奖项山花奖,在传承前辈的基础上,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融针绣”风格,“以针线表达时代”,创作出一系列表达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作品。作品曾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访,作为国礼赠予各国领袖,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白金汉宫等机构永久收藏。

  ◆ 薛林根

  (1952年—),男,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5月,国家级第五批)。1967年师从薛福鑫、薛鸿兴学习古建筑瓦工、泥塑、砖雕等技术,擅长古建屋脊砖雕门楼,各式漏窗、泥塑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等。曾参与沧浪亭、西园湖心亭、拙政园等修缮工程,其修缮的古建筑具有“修旧如旧”的特点,获得业内外的一致好评。

  ◆施跃文 

  (1967年—),男,碧螺春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5月,国家级第五批)。从事碧螺春茶制作技艺五十余年,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在传承古法制茶技艺的基础上,创新研制碧螺红茶以及桂花味红茶。其炒制的茶叶具有“条索纤细,卷曲呈螺,茸毛遍体,银绿隐翠”之外形以及“汤色碧绿,清香高雅、入口爽甜、回味无穷”之内质。

  ◆ 周建明

  (1956年—),男,光福核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5月,国家级第五批)。1975年学习核雕技艺,形成了一定的技艺特点:一是刀法自然流畅,线条清晰;二是技法多样;三是题材广泛新颖。从业以来,参加国内外非遗传承活动及工艺美术展示100多次,荣获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奖30多项,有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等称号。

 

  03

  打响“吴中非遗”品牌

  吴中非遗数字平台

  近年来,吴中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深入挖掘非遗蕴含的时代价值,不断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修订出台了《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不断完善非遗保护政策体系;以吴地非遗文化与技艺为核心,举办核雕、苏绣、澄泥石刻、缂丝、泥塑、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等主题精品特展、“天堂里——工艺的苏州与杭州”等原创性展览,搭建丰富多样的非遗展示平台;加快实施非遗数字化工程,建设吴中非遗数字平台,筹建“非遗实验室”,开发非遗数字地图、发售非遗数字藏品。

  截至目前,全区共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6项,其中人类非遗代表作2项,国家级2项,省级21项,市级13项,区级28项;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2人(在世人数),其中国家级6人,省级17人,市级29人,区级90人。

  下一步,吴中区将以《吴中区非遗保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为指引,通过建设非遗产业集群、打造“吴中非遗”IP、促进非遗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吴中非遗的艺术化、精品化、产业化水平,打响“吴中非遗”品牌,全面提升吴中非遗的认同度和影响力。